早在李洵剛接手北戎草原的時候,就已經在著手建立應對冬日的驛站線路了。
不然,一個漫長的冬天,草原和邊關的消息都傳不回肅城,誰知道會出什麼亂子。
如今這驛站線路便正好用上了。
接近年關,折本上並沒有太多需要他決斷的事,這些折子,更像是各部以及主要大廠的年終總結。
保父林德康在折子裡向他彙報了今年的人才選拔情況。在他四處行軍打仗期間,肅城又舉行了兩次招考,總共選拔了近一千一百餘人,以滿足各部及地方的人才需求。
還彙報了官吏的考評,和年中向各地的調遣情況。
李洵全都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對各處的人事分布做到了心中有數,也對政績表現突出的幾位文官在心裡稍微掛了個號。
農事部的周如植則向他彙報了今年農業方麵的情況。
肅城,燎原,河原,樊城與河陵,糧食都取得了大豐收,多地的糧食產量,比起去年都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增幅。
兩季的收獲讓百姓倉廩豐足,家家戶戶交完了稅賦都還有不少的餘糧。
因為甜菜的推廣,百姓們不僅獲得了售賣甜菜原料的額外收入,每個村落的大多數百姓也都按照官府的要求養了豬。
甜菜養豬的效果很顯著,七八個月時間,百姓們養的豬,少說都有一百七八十斤,養得更好的,還能上兩百斤。
各地上交的豬肉稅賦,他下令讓各縣都辦了臘肉廠,將那些上交的豬肉,全部用鹽醃了熏製成臘肉,以便全年儲存。
李洵覺得這辦法挺好,如今沒有冷凍庫,想要存儲這麼多豬肉隻能醃製。
周如植卻覺得,熏臘肉太費鹽,或許應該想辦法讓豬肉的供給變得像羊肉一樣,一直養著,要用的時候隨時宰殺。這樣不管是運輸還是儲存都方便很多。
他建議是建立郡國專屬的養豬場,而百姓們交稅賦的時候,也可以整個村合計後,儘量交整頭活豬。
這些活豬,可以先在縣城的養豬場養著,等需要的時候再分批次宰殺。
李洵暫時沒有同意他的這個提議。
終年養著這些活豬,是需要很多糧食的。如今的郡國,還沒寬裕到能用那麼多糧食去養豬。
相比之下,他更願意耗費鹽。
如今他能控製的領地範圍內,有三個地方都產鹽,鹽場的數量多達十幾個,就算朝廷將來不肯與他繼續貿易,他領地上的食鹽量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甚至眼下領地上的四百萬人口完全用不了那麼多鹽,這些鹽場如今還會向南邊與東邊輸出產出的鹽。
在折本上給周如植批複了自己的想法。李洵又拿起了財政部的折本。
這是妹妹李明婉寫的。YShG.
她在折本裡寫了今年各地的稅收情況,各地稅收比起去年都有著很大的增長,尤其是商稅,比起去年直接翻了三倍。
銀錢上,加上各種戰獲,郡國目前的賬麵上還十分充裕。
但糧草都比較緊張。
除了稅收,他們還額外花錢向百姓們征購了很多糧草,還花費大量銀錢向附近的大啟郡縣購買了糧食,即使如此,也隻是勉強夠上各地的開支。
這點李洵心裡是有數的。
他比較在意的是,妹妹在折本上提到的另一個問題。
沿途運輸耗費。
從肅城等地向駐軍所在地運輸糧食,需要大量民夫與牲畜,這些都是要吃糧食的。運輸路途稍微長些,路途上耗費的糧草,就比運送到目的地都要多。
她建議明年要規劃調撥路線,儘量從駐地附近征收調撥糧草。
李洵很認同。
今年是沒辦法,很多地方才占下來,還沒能收獲太多糧食,隻能遠距離調撥,明年就能逐漸擁有就近調撥的條件。
不過,這僅限於中原地區。
如今的草原,糧食產量連自給自足都不夠,更彆提額外給軍隊提供糧食了。
但偏偏北疆的運輸距離是最遠的。
有沙國這個威脅在,將來需要運輸糧草軍需的距離隻怕會越來越遠,且整個北疆以後都會大量增兵。
這是他必須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他在折本上批複,讓她先擬定一些能節省路程的調撥路線,其他等他回去再具體商議。
話雖如此,李洵卻也立刻就思考起對策來。
若能像中原一樣就近調撥,就再好不過了。可草原上的氣候與土壤肥力,能開墾出產量還看得過去的耕地嗎?
畢竟土豆,玉米,紅薯這樣高產又不挑剔土壤的作物,目前都還沒有引進。
這事得讓周如植的農事部抓緊調研和試驗,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
而他也要做好不能在草原上大規模種植的準備——
那就隻能從運輸工具上進行改善了,要儘可能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人力或者畜力。
蒸汽火車的構想浮上心頭。
煤礦,他的領地上是不缺的,除了附近村落與鄰近城鎮可以拿它來燒飯取暖,以及煉製鋼鐵,它沒有派上更大的用場。
或許真的應該試著研發蒸汽火車。
有了火車,不僅能運糧食,還能運各種軍需,即使是與沙國開戰,後勤上他也會輕鬆很多。
蒸汽火車具體的結構他不清楚,卻知道所有的蒸汽機原理,都是用強勁的蒸汽推動活塞進行運動,然後帶動輪軸或其他零件。
他手下這麼多人,不乏能工巧匠,他可以重金讓他們去試驗摸索。
想到這裡,李洵便提筆寫下蒸汽火車的構想與原理,畫了個簡圖,便讓林程去督辦此事。
研發需要時間,自然是越早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