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劉家村修建在半山坳上,我那不成器的兄長迎娶我那惡嫂嫂劉氏的時候,我是跟過去一道接親的。”溫明棠還記得在掖庭閒著無聊,各自敘著自家往事時,趙司膳說的那些個關於自己家裡頭的事,“莫看那劉氏日常總是一句‘我們長安人’的,以長安本地人自居,瞧不起外地來長安謀生之人,一口一個外鄉人雲雲的。其實若真是對照著輿圖比對來看,那劉家村已有一小半出長安地界了,可謂真正的隻有半隻腳算得上是長安地界之人!”
趙司膳昔日曾歎道:“那等山間半山坳裡的村落我又不是沒見過,畢竟不是什麼兩手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嬌小姐來著。我那一對早早過世的爹娘打小就是將我這做妹子的當我那沒甚卵用的阿兄的老娘來養的,為省兩個錢,多走幾步路,去山間農戶家裡買菜疏的事,未入宮前我做的多了。可說實話,縱使見過的半山坳的村落不少,那劉家村……卻也還是頭一個,我看的不甚舒服的村落。”
至於哪裡不舒服……彼時的趙司膳張了張嘴,卻是愣了好一會兒,也未想出一個可以具體形容這“劉家村”的詞來,隻道:“也不知如何形容,若是你瞧到了,便知道了,就是……唔,不知哪裡不對,讓人看的覺得不甚舒服來著。”
“要說是這村落裡頭求神拜佛之事盛行的緣故的話……我去過的半山坳的那等村落裡,甚少有不拜神佛的。不說半山坳裡,便是長安城裡,不拜神佛的人家也不多。”彼時趙司膳支著下巴,感慨歎道,“那村落的布局要說同旁的半山坳的村落有什麼大的不同的話,倒也沒有,一樣有村裡的祠堂,村裡人逢年過節拜一拜什麼的,可無他……就是讓人感覺怪不舒服的!”
“這等不舒服……”想了許久,彼時在冷宮尋了個僻靜處,同溫明棠與梁紅巾一道開小灶的趙司膳總算是憋出了一個詞來,“就是陰測測的,讓人感覺……不乾淨呢!”
彼時趙司膳說這話時,恰逢一股冷風自三人身邊刮過,宮裡頭死掉的不得寵抑或得寵的妃子、宮婢、宮人什麼的不計其數,自是不乏各種鬨鬼傳聞的,越是荒涼無人的地方,鬨鬼之事越多。譬如冷宮這等地方就是幾乎每年都會新增幾個鬨鬼傳聞的生人勿近之地。
不過於溫明棠等人而言倒是不懼這個,時常去那裡生火開小灶。
在那等鬨鬼之地開小灶,還說起這等“不乾淨”的事情,卻並未令三人害怕,反而還打趣著笑鬨了起來。
往事曆曆在目,溫明棠看著前方不遠處那說著劉家村不乾淨的幾個雜役,一時有些恍惚。身旁的湯圓同阿丙卻是聽的十分專注,甚至還出了院子問起了那所謂的劉家村不乾淨之事。
待回過神來的溫明棠看著身旁空空如也,便也起身,走了出去。
待行至院外時,正見阿丙、湯圓同幾個雜役一道坐在石階上,聽雜役們說著外頭傳來的“劉家村”鬨鬼的傳聞。
“死了好幾個新嫁娘了,都是穿新嫁衣時死的,城隍廟那裡算命的道士和尚什麼的不是都說穿紅衣死的人怨氣最重麼?”一個雜役婦人一邊磕著手裡的瓜子,一邊說道,“都說這些新娘死的冤,不甘心,在抓交替,尋人做替身,好早早投胎呢!”
溫明棠停下了腳步,記起獨自一人同人相看的趙蓮,眉頭微蹙:趙大郎夫婦一直惦記著趙司膳的銀錢,她自是不會向趙蓮透露趙司膳的下落的。那日碰到趙蓮回來之後,她還特地同趙由說了一聲,托他帶話給趙司膳。可彼時,她並未聽到劉家村這等傳聞……自是沒說這等事。眼下既聽了……既聽了,她也會提醒趙司膳即便是要關心趙蓮這個侄女,也莫要孤身一人前往劉家村,哪怕帶上了張采買,也未必安全。
如此警惕的緣故……無他,不過是因為她曾經見過那等惡人利用好心人的心善,而謀害了好心人的事。譬如裝扮成孕婦的拐子,利用小娘子的善心,請求小娘子送其回家,待行至孕婦拐子家門前時,小娘子才發現這是個狼窩,卻已逃脫不掉了。
溫明棠也不是不曾反思過自己是不是太過謹慎了,甚至來到大榮之後,想過大榮同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之間隔著幾千年的鴻溝,大榮的百姓還未接觸過現代社會的各種媒介傳播,不懂那些個彎彎繞繞,興許還算得上是民風淳樸之類的。
可在掖庭被人算計以及出宮之後,溫秀棠種種算計她的舉措,都讓她明白了一點:幾千年的曆史鴻溝,變的是世界變遷、日新月異,科技的發展;而不變的,卻是人性。
人性這一物的變化始終是緩慢的,亦或者可說是一直沒有變的。有些人,即便是在現代社會看遍以及看懂各種惡人作惡的手段,卻依舊不會去做惡;而有些人,即便沒有人教授過施惡行的手段,譬如自幼長在與世隔絕的村落,並無人教授其惡行,可依然會無師自通的行出惡舉來。
無他,不過是貪欲難填,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罷了。
這等人,可不定是相貌凶惡的,譬如先時劉三青等人那個案子中被牽連的無辜屠夫胡四明一般;卻也有可能是美麗嬌豔如笠陽郡主這等的嬌豔娘子。
那廂的阿丙和湯圓兩人眼睛都睜圓了,聽著雜役說的劉家村的事既驚嚇,又時不時的看向不遠處的溫明棠,眼中隱隱有名為“擔憂”的情緒在其中醞釀。
至於這“擔憂”的情緒來自何處,溫明棠不消問也知道,是趙蓮相看之事。
她朝兩人搖了搖頭,聽那雜役婦人繼續說著關於“劉家村”的事:“聽聞那劉家村村頭的村祠裡供奉著一堆小佛同一個狐仙娘娘天尊,若是哪一日,那小佛像腦袋掉了,便代表狐仙娘娘發怒了,譴責神佛辦事不力,便又要死一個新嫁娘了呢!”
這話一出,不說阿丙和湯圓了,便連周圍其餘雜役都不解了起來。
“我沒聽錯吧!”開口說話的是子清、子正的母親,她驚詫道,“我聽多了神佛鎮壓山精妖怪之事,還是頭一回聽聞神佛反過來為山精妖怪所驅使的呢!”說這話時,她臉上滿是不忿,顯然是對劉家村這等事甚為惱怒。
如此惱怒的原因,既有這世間大多數人腦海中最樸素的那等認知觀念——神佛是鎮壓惡事同惡人的,代表的是正義,邪不勝正是大多數人腦海中最為樸素的認知,正義的好人終究會驅走壞人,獲得勝利,市麵上大部分話本子最終的結局幾乎皆是如此。除此之外,這般激動亦有寡母自己私心的緣故。
因著這寡母逢人就同人提起她一對神童兒的事,以至於不到幾日,大理寺上下,甚至連牢裡的獄卒都知曉子清、子正這一對神童兒是寡母向神佛求來的了。
“我懷子清、子正那會兒三天兩頭往寺廟裡跑,心可誠了,便是因為心誠,那佛祖天尊才會賜給我子清、子正兩個孩子。”寡母說起這些來頗為驕傲。
大多數人聽了也隻笑笑,沒有多說,偶爾亦有雜役閒著無事,又恰逢知道的多些的,便糾正她道:“佛祖同天尊一個是佛門一個是道門,根本不是一個路數,你往寺廟裡跑,那進的便是佛門,不是道門!想求天尊該往道觀裡去。”寡母聞言“嗯”了一聲,下回說來卻是照舊如此,佛門道門分不清,顯然是根本沒將眾人的話往心裡去。
“這劉家村簡直是……簡直是倒反天罡!”寡母氣憤的說道,“哪有妖怪騎在神佛頭上拉屎的?”
這話一出,便是雜役們都忍不住伸手拍了拍寡母的肩膀,提醒她道:“咱們這裡是衙門,斯文些!”
寡母“哦”了一聲,頓了頓之後,才略略壓了壓聲音,小聲道:“這劉家村怎麼回事?神佛妖怪不分的嗎?”
雜役搖頭,攤手:“誰知道呢?那犄角旮旯裡的,還在山裡頭,誰沒事高興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瞎摻和的?”
寡母點頭,應了聲“也是”之後,又問了起來:“既說的死了那麼多新嫁娘,怎麼沒見人來報官?”
“要報官也當是先去京兆府,京兆府覺得難了,辦不了了,才會被移至大理寺。”雜役說到這裡,搖了搖頭,“不過京兆府那裡也未聽到什麼動靜呢,山坳坳裡,死個人什麼的常見的很,多半……估摸著是私了了吧!”
眾人聽到這裡,皆搖頭歎了口氣。這劉家村的事翻來覆去的說也隻那麼多,雜役也不過是機緣湊巧聽來的,待將知曉的事情都說過一遍之後,自也沒什麼好說的了,便複又說起了自家的事。
阿丙和湯圓也不再聽下去了,起身,回頭看了眼那幾個正閒話家常的雜役們,子清、子正的母親正高興的說著“我們子清、子正……”兩人沒有再聽下去,而是快步行至溫明棠身邊,小聲道:“溫師傅,這劉家村聽起來好似是個火坑呢!水那麼深,趙小娘子怎麼辦?要不要同趙司膳說一聲?”
看著兩人麵上的擔憂之色,溫明棠道:“既是火坑又是水深的,可見那地方聽起來是個‘水深火熱’之地,若是趙司膳一去,陷進去出不來了怎麼辦?”
這話一出,登時將兩人駭了一跳,記起街頭傳聞的那些個拐子之事,臉白了白,忙道:“那還是不要貿然前往了。可趙小娘子那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