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宇心中的思量穆青並不清楚,他甚至不願意去想這一瞬間李謙宇為何會出神。
這是個很難說服自己有滿意答案的問題,穆青不喜歡難為自己。
穆青所寫的,乃是他從許久以前就一直在籌謀的。
他當初所建立的《文青報》,所做的是統一群眾的輿論,籌謀著為未來將要發生的許多大事造勢,這屬於潤物細無聲的輿論氛圍,在這個信息媒體十分落後的朝代,穆青已經悄無聲息的建立起自己的傳聲筒,準備向他想要針對的人群逐個洗|腦。
但是光是如此卻隻能統一民心,卻影響不到那些世家大族的心思,更影響不到那些在朝為官的官員們的意願。
雖然李謙宇現在拉攏到了宋千儀,也就是得到了禦史台的支持,從而擁有了最有利也是最鋒利的一把劍,但終究不過是形單影隻。
既不是嫡子也並非長子的李謙宇未來要經曆的困難要多很多,他既然放棄了直接逼供篡位的心思,那麼一切就必須順理成章,這又是難上加難。
穆青想要做的,便是用了法子拉攏那些在朝的官員,甚至於拉扯上一些世家大族的支持。
而這一切的工具,就儘數寫在那張薄薄的紙上。
李謙宇到底是心思堅定的,手指點了點紅木桌麵,仔細想了一番後才開了口:“你要建的書院,看上去並不是以文為主。”
穆青笑了笑,道:“是,我想在大周各地建設武學院,並非不用學文,而是要讓他們以武學為主,以兵書為宗,一切都無比要像是訓練士兵一般進行學習。”
是的,穆青的建議就是要讓李謙宇主張建立書院,卻不是一般形式上的書院,而是類似於未來部隊一樣的地方。
因為大周重文輕武,鮮少有家族願意讓有前途有聰慧的孩子去學習武學帶兵打仗,沒有好苗子,自然就導致了大周的武人一代不如一代。
穆青能知道李謙宇怕是不單單看重文人,更是看重武人的,故而他才建言設立武學堂。這種學堂或許被文人所不屑,但是他卻可以請來一個大名頭,比如讓皇帝題字,又比如讓李謙宇統領,這般又有了大名頭。
那些世家大族中不被重視或者是被斷定為沒有前途的子弟往往是沒有學院願意收,便可送進武學堂,而且穆青還建議,武學堂可以不設門檻,尋常百姓的子弟隻要是清白身家儘然可以進入學習。
武學堂不僅僅是學武,還有學文,那些尋常百姓的孩子大多無法進入私塾,卻可以進入武學堂學習,也是個出路。這樣一來,李謙宇便可以拉到不少人,有了人,何愁其中沒有人可以成才?
不過李謙宇還是覺得裡麵有些不妥當的地方:“你又如何確定,那些被家族都放棄的人中會有能夠成才的?”
穆青笑了笑:“人的才智,並不僅僅是靠先天,也有後天培養的緣故。我聽一位姓愛的偉人說過,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雖然有傳言稱,後半句是“往往那百分之一的天賦卻更重要”,但是這對自己的意見並無好處,穆青選擇性的忽略掉了。
李謙宇聽了這話有些驚訝:“艾?這個姓氏倒是少見。”
穆青倒是神情平淡:“可能是外邦人士吧。”
李謙宇也不糾結於這個,道:“繼續。”
穆青便繼續道:“進入了武學堂,便對他們進行約束,每日集體操練,集中學習,生活作息皆有定律,教育他們服從命令,並且……”說著,穆青笑得十分具有神秘感,“我們可以加上思想教育課,幫助他們充分理解何謂‘忠君愛民’。”
這一套,就是日後經曆了無數時間檢驗方才總結出來的可以救中國的理論體係,軍事化管理,定時進行思想教育,俗話說“部隊就是一個大熔爐”,穆青要讓所有人進去淬煉一遍。
李謙宇聽他的意思顯然十分自信,便也不再多問,想著以後再討論即可,加上現如今穆青手裡掌握著統領大周所有教育書院的權利,推行起來自然是要簡單得多。
他轉而問了另一個問題:“你緣何確定,父皇會將這般大的權力交予本王。”
“這就要看王爺的本事了。”穆青做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架勢,在李謙側目的時候才道,“皇上對王爺喜好武學的事情甚為欣慰,若是王爺一門心思想要將它發揚光大,我想皇上也會歡喜的。”
李謙宇敲擊著桌麵的指尖一頓,而後眉眼間儘是輕鬆愉悅,看著穆青的表情也柔和起來。
好武,往往就是一個最好的幌子。
他想建功立業,卻不想染指皇位,這是多好的一位皇子啊。
穆青很高興自己的到了李謙宇的認同,這意味著他不用大半夜的頂著春夜的冷風在外麵紮馬步了,可李謙宇顯然沒想就這麼放過他:“此事,本王過幾日就會同父皇反映,不過屆時掌管這所學院的人,本王希望會是穆大人。”
穆青眨眨眼,對此並不意外,畢竟他現在的職務就是國子監司業,無論這所未來的學堂是文還是武,終究是要在國子監的管控製下,自己來主事也是順理成章,隻不過是工作加重罷了。
穆青點點頭,也不拒絕,便是笑著應了。
公事說完,他們也不再“王爺”“穆大人”的互相稱呼,似乎這般公式化的尊稱已經讓人不習慣起來。
李謙宇把那張紙折好了放進了書架最下方的盒子裡,而後道:“你晚上可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