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怎麼少了這麼多姑奶奶,都跑哪兒去了?”
“買東西去了唄!”有男生老氣橫秋地說,“像我媽一樣,上街就管不住錢袋子。”
原來,女生們見繡花那麼漂亮,紛紛掏錢買來當紀念品。
還有個女生,在“簍滿春”買了個藤編籃子,說帶回去給她媽買菜。
“來來來!新鮮的海味,打包帶回家啊!”
這時,鄉辦廠的一個職工,彆廠長派來給林氏漁場送貨,順便看看囤在鋪子裡的貨有沒有被偷,見來了一撥外地的學生團,圍著僅有的幾個鋪子買買買,靈機一動,乾脆開了店門,吆喝著招攬起生意。
女生們見有新鋪子開張,好奇地圍過去看,原來是賣乾海貨的。
東西是不錯,大蝦乾、魷魚乾,可就是——“好腥啊!還是回去之前再買吧。”
“就是,現在買了怎麼帶啊!這麼大包裝,書包裡也塞不下啊。不像琳琳的菜籃,還能拎著裝東西。”
職工多機靈啊,見幾個女生似乎更喜歡小巧玲瓏且漂亮的玩意,趕緊把隔壁的鋪門也卸了。
“來來來!漂亮的草帽、頭花!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啊!來海邊玩,怎麼能不戴頂草帽呢!白嫩嫩的皮膚曬黑曬傷就不好了是吧?戴頭上也不占地方。還有這頭花,漂亮吧?都是廠裡的新貨!”
要說新貨也不算扯謊。隻不過是年前新設計的款式,因為頭花市場滯銷,沒銷出去,囤了到現在。
女生們圍攏來一看:
“好漂亮的頭花啊!還串著貝殼的!我要這朵粉紅的!”
“我也想要粉紅的!”
“我要大紅的!兩朵!”
“我想買草帽!白底紫綢帶的那頂!”
“我要那頂藍色蝴蝶結的……”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女生被小賣品吸引了腳步,買得舍不得離開。
如果不是男生奉鄭老師的命令跑來找她們,大概要等身上的零花錢花光光了才想起來回去吧。
男生們就相對理智多了,反正草帽、頭花都不是他們的菜,頂多在報刊亭買一套峽灣景區的紀念明信片。
王縣聽了徐隨珠的提議,讓郵局在這裡設了個郵筒,買了明信片,當場就能投遞,方便遊客給親朋好友寄送信件和包裹。
男生們見狀,不僅當場寄出了明信片,還三五成群的合買起乾海味。
人還在這呢,特產先一步寄往家裡去了。還不用他們大包小包地扛,多省心啊!
短短個把鐘頭,這個四十三人的師生團的消費,讓村民們看到了“一條街”的希望。
原先聽縣裡來人說這一條街的前景多麼多麼好,大家心裡其實都沒什麼底。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下大家都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