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句話不離打架,真正想打架的其實是你吧?
吐槽完,還是得回答他,要不然能一路“為什麼”下去。
“那是有人在賣小吃,還記得媽媽上次做給你吃的錫紙花甲粉嗎?被圍著的小推車就是在賣這個。”
“啊!那個我好喜歡的!走啊媽媽,我們也過去嘛!”
小吃貨一聽有吃的,立馬拽著她往人頭攢動的街口跑去。
小學初中夾著的這條街巷,是唯一完好沒有拆遷的街巷,街口位置也很不賴——對麵、斜對麵都是工地,左右兩邊住著本地居民。小攤販們都喜歡把攤子支在這裡。
這個點,正是工地收工、工廠下班的當口,有些是特意過來買晚飯的,有些是路過停下來瞧上幾眼看有沒有適合當佐酒小菜的順便帶份回去。
是以,街頭巷口,吆喝聲、問價聲、自行車鈴聲交織在一起,熱鬨非凡。
最近,錫紙花甲粉的生意好到爆——價格實惠味道好,關鍵是這東西以前沒見過。
獵奇的心理人人都有,既然價格不貴,瞧著量也挺足,一份買不了吃虧、一份買不了上當,於是,你一份、我一份……不日就把錫紙花甲粉成功頂到了最受工民(外來務工者+本地居民)歡迎小吃榜榜首。
賣其他食物的不禁眼饞了,蹭過來,悄默默地看了半天,學會了。
乍一聽名字覺得老洋氣了,搞半天原來就是蛤蜊粉啊!
把吐乾淨泥沙的蛤蜊堆在錫紙裡,放上薑蒜辣椒、倒入料酒、撒上鹽巴胡椒粉等調味,放爐子上蒸,等蛤蜊微微張開口了,鋪上一層細粉,裹緊錫紙,繼續蒸,蒸五分鐘,打開錫紙,淋上醬汁和蔥油就成了……
簡單!太簡單了!
沒幾天,幾乎所有的小吃攤都添了這麼一道新穎吃食。
山裡村民宿的老板娘特地跑到徐隨珠家來感謝,說她弟媳婦的細粉賣脫銷了。現在不止她,她娘家那一片會做細粉的全都接到了訂單,不用再想著去哪兒打工了。自己就能當老板!
這想必就是“一道吃食養活百口人”了!
徐隨珠要的就是這效果!
她調了幾個工人過來做錫紙花甲粉,並不是想搶占這個市場先機——從中謀厚利,而是給老板娘的弟媳推廣細粉,順便給峽灣鎮的蛤蜊做個推廣。
如今看來,細粉+蛤蜊,不單單是一道新穎小吃,它還推動了淡季景區的飲食行業,證明了哪怕是蛤蜊、細粉這類毫不起眼的農家食物,照樣能吸人眼球、促成無限商機。
徐隨珠被兒子拽著,擠進人群買到了兩份錫紙花甲粉。
“好燙好燙。”
小包子碰了一下錫紙壁,呼呼地吹了吹手指。
徐隨珠失笑:“媽媽不是提醒你了嗎?還去碰。”
“小昱想吃了嘛。媽媽快來,我們到初中門口去吃!這樣毅哥出來就不會找不到我們了。”
徐隨珠剛想誇他懂事,卻見他噠噠跑到初中門前,在鬆樹下的石凳坐了下來,拍拍身邊位子說:“媽媽快點呀!我搶到寶座了!我們坐著吃!”
“呃……”
合著是想坐著吃……
果然不應該對一個一年級小盆友抱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