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哪怕不懂露營為何物的安安、囡囡,也學幾個大孩子邊蹦邊喊。
大人們其實也挺興奮。
福聚島上雖然也曾在篝火邊搭著帳篷睡過覺,但整座島都是徐老師的,所以帳篷搭哪兒都安心。
不像這裡,實實在在的荒郊野外,儘管白天有不少漁民在這裡打漁,但日落歸家,此處萬籟俱寂。
所以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野營。
“我和韜子負責撿柴火。”傅總舉了舉手。
“那我和小薑負責今晚的烤魚吧。”王友誌係上圍裙,準備料理陸戰鋒蹲在岸邊釣起來的抗浪魚。
除了抗浪魚,房車冰箱裡還囤了不少吃的。
出發前不僅把三輛房車的冰箱填得滿滿當當不說,李家那輛移動城堡的二層,還堆了一個角落的物資。沿途雖有消耗但也有補給,所以哪怕要讓他們在野外生存三五天,都不愁沒東西吃。
車頂上載著的帳篷拿下來,剩下的男同胞就帶著孩子們搭帳篷,女同胞蹲在湖邊洗菜。
“蹲在河湖湖邊洗菜、洗衣服這種,我還是頭一次體驗。”李太太笑著說,“感覺還挺好。”
“我小時候倒是洗過。”許紛紛說,“我姥姥家屋後有條小河,就山裡村那種,小時候暑假去姥姥家,和她一起在河埠頭洗過衣服、甩過拖把。夏天河邊蚊子多,沒蹲一會兒,腿上都是蚊子包。”
“這裡是不是因為空氣好、水質清,所以蚊子少?我沒看到有蚊子。”王友誌的太太唐美娟開玩笑地說,“是不是看我們是客人,對我們客氣了?”
林玉娟笑起來:“那是嫂子有先見之明,扇柄上掛的香囊裝的是驅蚊草藥,孩子們身上的香囊也是,早上給你抹的防暈車藥也有驅蚊功效,否則我估計滿身都是蚊子包了。蚊子才不管你是不是客人。”
人多力量大,加上一邊聊一邊洗,很快就乾完活了。
大家回到營地,男同胞們已經把篝火升起來了,王友誌正給幾條抗浪魚做烤前“按摩”——醃製入味,之後就串在削尖了的樹枝上,架在火堆上烤。
撿夠柴火回來的傅總還帶回了幾個野果,問夏明麗能不能吃。
“這是刺梨,能吃的,但你摘的這個還沒熟。沒熟吃起來澀澀的,不好吃。”
傅總慶幸沒摘幾個。
“不過這裡的野果真不少,要是秋天來,估計隨處都能摘到可以吃的。”
“那就這麼說定了啊!咱們一起來這兒開發個樓盤,然後各家選一套,孩子們放假咱們就來這兒住一陣子,開著房車把四周全給遊遍。”
“你不是說等驍哥的公司開業了,要跟著驍哥船遊世界嗎?”林玉娟調侃自個男人。
“又不衝突。”傅總洗乾淨手,蹲在篝火旁,等著分享烤魚,“呐,我想過了,等手頭幾個項目忙得差不多了,咱就上半年跟著驍哥船遊,下半年開著移動彆墅車遊,中間就在嫂子的兩座島上環島遊……”
“想得挺美。”林玉娟潑他冷水,“閨女呢?閨女要上學,哪有空跟著你船遊車遊的,還是說你不打算讓她上學了,成天就跟著你遊山玩水?”
“有什麼不可以!”傅總不以為然,“不是有句話叫什麼來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書本知識多枯燥多難學啊,反正我是讀不明白,我估計我閨女隨我,也讀不明白,橫豎不明白,還費那時間乾啥……”
大夥兒被逗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