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和長跑不是一回事,長跑比的是耐力,而短跑則是爆發力。
具體的體現在身體上,長跑需要的是紅肌纖維,屬於張力性運動神經元,肌紅蛋白多保證供氧充足持久耐勞。
而短跑運動員的肌肉類型則屬於運動性運動神經元的白肌纖維,肌原纖維豐富收縮快而有力,爆發力強。
很少人生下來就被選去當運動員,所以白肌和紅肌的隊伍可以通過後天鍛煉來發展壯大。正因為肌肉群的作用不同,長短跑訓練內容一般不會混合在一起。
偶爾的一兩次也還好,但田徑隊不會讓短跑選手去每天進行十公裡的長跑訓練,這本身就是對運動員的不負責。
李敏芝覺得,秦蓁這就像是被拉去跑馬拉鬆了。
現在滿臉都寫著我是倒黴孩子幾個大字。
坐在床上的秦蓁在那裡按摩大.腿小腿,“去爬長城了。”
爬長城?
李敏芝看著田徑隊裡最小的隊員忍不住笑了起來,“長城一直都在那,又跑不了。”
可不是咋的。
可她那個笨蛋哥哥可不這麼認為啊。
非要什麼不到長城非好漢。
嗬嗬,好漢回來的時候腿都是軟的,真是丟人哦。
秦蓁平日裡習慣了短距離的訓練,忽然間這麼爬上爬下的還真有點受不住,不過倆男的還不如自己,這讓她心理平衡了許多。
上鋪的薛明從上麵露出個腦袋瓜,“腳上沒磨泡吧?”
“沒有。”秦蓁很認真的打量了下,雖然對於徑賽運動員來說,腳上磨出水泡那可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能避免還是避免,這會影響訓練和比賽。
宿舍是四人間,李敏芝的上鋪黃瓊出去玩暫時還沒回來。
在秦蓁空降到宿舍後,倒也著實驚著了這幾個田徑隊“老將”。
無緣漢城奧運會後,李敏芝等人將目標放在四年後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上,甚至於才二十出頭的李敏芝將目標放的更遠。
作為田徑隊的新人,忽然間又有更新的人出現,而且比自己小了足足六歲。
李敏芝用了兩天才接受這一事實。
這也不能怪她接受能力差,主要是之前教練說要給她們配一個人組成接力隊伍。
好家夥,薛明25歲,黃瓊22歲,而版圖的最後一塊竟然是個十四歲的小隊員。
儘管知道秦蓁能力突出,在全錦賽的時候李敏芝也曾經去看了秦蓁的比賽,然而她以為秦蓁會跟著國青隊集訓。
起碼先參加青年隊的訓練。儘管來不及參加今年在薩德伯裡舉辦的第二屆世青賽,但兩年後在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舉辦的第三屆世青賽也可以參加嘛。
畢竟秦蓁太年輕了些。
然而這孩子就直接被丟到了國家隊。
甚至於她在體校的教練鄧平也被調到了國家隊,如今負責秦蓁的訓練。
一個教練帶一個?
這種待遇可真是獨一份。
李敏芝很快就意識到,田徑隊在秦蓁身上寄予厚望。
或者說上海體育局對秦蓁寄予厚望,鄧平的到來或許是那邊體育局的意思,為的是讓秦蓁能在明年的全運會上大放異彩。
畢竟全運會的戰績可關係到地方政府的政績。
上海的體育項目不算強,如果能夠在田徑上有所突破……
不過李敏芝很快就發現,秦蓁並沒有天才少女的驕縱,甚至她十分的和氣。
之前聽說過的種種小道消息似乎都隻是小道消息而已。
小姑娘訓練認真,每天就是宿舍、食堂、訓練場和教室四處跑,乖巧的不像樣。
這次全錦賽湧現了不少人,但秦蓁單槍匹馬過來,沒人知道她過去到底怎麼樣。
鄧平教練是個再沉默不過的人,便是訓練時都惜字如金。
像今天這樣看到秦蓁吐槽,那可真是太難得了些。
李敏芝有心和秦蓁閒扯,然而小姑娘揉了揉腿就去打熱水泡腳看書了,一副我是好學生不要打擾我的模樣。
這讓李敏芝憋了一肚子的話,好在黃瓊回了來。
這讓話嘮有了傾訴對象。
現在的運動員,尤其是田徑運動員比賽很少,國內隻有全錦賽,國際賽事除了世錦賽就是世青賽和室內錦標賽。
三大國際賽事她們都沒得參加,成績不夠參加世錦賽和室內錦標賽,世青賽過了參賽年齡。
教練說訓練訓練努力提升,總會有機會的。
可她也不知道自己的機會到底在哪裡。
“秦蓁,你在寫什麼?”
“日記。”鄧指要她每天寫日記,村連日訓練日寫訓練日記,休息的時候也要寫。
口口聲聲要檢查的人也就是雷聲大雨點小。
不過寫日記倒是不錯,記錄下生活訓練的點點滴滴,她還能從這些文字中找到一些靈感,不止是生活的樂趣,還有訓練的節奏。
“你怎麼這麼愛學習,還準備考大學呀?”
秦蓁在日記本裡吐槽了鄭思明和鬱聰,結束了今天的文字工作,“對啊,回頭閒著沒事考個大學,我也算是文武兼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