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畢大人所猜想,如此顯然是…。”留正不慌不忙的看了一眼趙昚,而後又看了一眼畢再遇,見趙昚沒有阻止,才繼續說道:“顯然葉青是怕後方不穩,會被史大人、韓大人二人趁機謀取利益,拉攏北地官員,所以才會如此。”
“這或許隻是其中一個原因。”這一次說話的則是錢象祖,看了一眼默默不語的趙昚,錢象祖說道:“回太上皇,自臣任兵部尚書以來,兵部雖然無法節製北地兵馬,但自從葉青向兵部求援來看,葉青在
北地,不單麵臨著兵力不足的問題,同樣還有各路官吏不足的問題,甚至是包括糧草難以為繼的問題。”
看著畢再遇、留正,包括趙昚,都把目光指向了他,錢象祖不慌不忙的繼續說道:“吏部尚書史大人在前往濟南府時,就已經…命戶部尚書鄭清之大人,斷了供給北地災民的糧草,因為史大人發現,諸多通過淮南路進入北地的糧食,並非是進入到了百姓的手裡,而是都被葉青充作了軍糧。山東等路,因黃水泛濫,雖然使得百姓遊離失所、無家可歸,但這幾年的治水在辛棄疾等眾官員的努力下,還是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山東等路,如今不敢說百姓家裡有餘糧,但勉強度日已經不是問題。再者便是,北地乃金人吏治多年,而葉青收複北地諸路後,各路官吏的問題同樣
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問題,當初匆匆收複失地後,葉青還可以任免那些當年便在金國為官的官吏,但如今北地已經歸我宋廷多年,葉青顯然便不可能再由著曾在金國任差遣的官吏,來治我大宋朝廷的州府,所以官吏人員不足,也同樣是北地的致命軟肋。”
留正思索整理著錢象祖的一言一語,畢再遇同樣是皺著眉頭,深思著北地如今所麵臨的困境還有哪些,唯獨隻有太上皇趙昚雙目無神的望著西湖在發呆。
當年在高宗皇帝去世前,趙昚就已經隱隱厭煩了那些繁雜的朝堂政事,而隨著高宗皇帝的去世,與其說是趙昚傷心欲絕之下,無力理政,倒不如說是,正是因為高宗皇帝的去世,終於是讓趙昚有了足夠的
借口,把朝堂政事置於一邊不去理會。
就如同現在一般,當聽到畢再遇的長篇分析時,他還有些精力去琢磨,但當錢象祖說完後,趙昚就又突然覺得頭疼的厲害。
特彆是北地的種種困境,水患、災民、缺衣少糧,而且還缺官吏,兵力不足等等問題,一股腦兒的就像是一個個畫麵湧入趙昚的腦海時,瞬間就讓趙昚對北地的事務又變得興味索然。
顯然,趙昚隻看到了眼下北地的安穩,並沒有想到北地最初回歸時的種種困難,都是如何被葉青一一解決的,而如今,也不用他去考慮這些,他也不願意去聽這些讓他頭疼的事情。
如今,趙昚的腦海裡,就隻有一個目的,如何
能夠讓葉青心甘情願的回到臨安,而後再問罪入大理寺。
目光掃過三人,錢象祖、畢再遇不約而同的吐出四個字:懷柔之策。
留正有些詫異的看著兩人,因為一時之間,他還沒有平衡好懷柔之策對於朝廷的利弊,以及對葉青的利弊。
“急召史大人、韓大人回臨安自然不是難事兒,難的是,如何召葉青回到臨安,而又如何能夠讓他心甘情願的回到臨安?臣以為,隻要朝廷願意幫著葉青解決北地如今所麵臨的困境,那麼在得到朝廷善意後的葉青,即便是心裡還提防著朝廷,但在手段上顯然便不會過於激烈。如此一來,隻要能夠讓他回到臨
安,那麼接下來顯然就要辦多了,不論如何,都要比他躲在北地,又有眾多兵馬保護要好的多。”錢象祖一邊深思著一邊說道。
“難道葉青回臨安,就不會帶人回來了嗎?彆忘了,上一次回臨安,足足帶了三千精兵,東華門兩次聚滿了兵士,可是都跟葉青脫不開關聯。而且最近一次回臨安時,葉青根本沒有知會任何人他會帶如此多的兵馬到臨安,不過是一夜之間,在臨安城外的皇城營內,就聚滿了他的兵馬。”留正皺眉,語氣顯得有些強硬道。
“但留大人彆忘了,葉青上一次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什麼?關山一役死裡逃生,留大人,此事兒若是換做你,你會不帶兵馬就回臨安…。”錢象祖冷
冷的反駁道。
“過去之事兒不提也罷,相信葉青也不是小肚雞腸之人。”趙昚揮揮手,有些心虛的打斷了留正跟錢象祖的言語交鋒。
不管是留正還是錢象祖,其實說的都沒有錯,歸根結底,還是當初朝廷小覷了葉青,不然的話,那次要是葉青死在了關山,也就不會有如今這些讓人頭疼的事情了。
說白了,這是朝廷,還有留正,包括他趙昚的咎由自取,若不是關山一事兒徹底惹怒了葉青,想必葉青也不會在最近一次回臨安後,即便是有他趙昚求情,葉青最終還是乾脆利落的鴆殺了趙汝愚。
所以歸根結底,葉青走到了今日這般地步,趙
昚、以及朝廷都要擔上很大的責任,畢竟,趙汝愚的死,是在發生在他趙昚刺殺葉青不成後的當夜。
而葉青如今在北地的勢力,也正是因為朝廷的放縱跟打壓,使得葉青不得不在北地一直壯大著實力來保全身家性命。,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