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2)

大唐第一廚 浮雲素 12601 字 10個月前

帶糖回去後,他又開始忙碌,且彆說是洛陽的店,便是長安的總店都有點住不開了,在同李三娘書信往來後,莫小狗他們已經著手收購周邊的店鋪,試圖把李三娘食肆拓展成李三娘一條街。

靠酒樓一邊的店主很好說話,再給了筆銀子後便把店賣給了莫小狗,他院落保存得很好,梓人稍稍粉刷便能投入使用,在放了足量的矮桌坐墊後便成了李三娘食肆的二號酒樓,供人吃酒。

莫文遠是不管店務的,但光是後期培訓就夠他忙的了,招幫傭,收新徒弟,監督老徒弟帶新人。讓眾人驚歎的是,他這次招了兩名新徒弟,並非郎君,而是女郎。

洪大娘洪二娘是隔壁崇德坊的雙生姐妹,長得一樣,行為很有默契,便是她們阿爺阿娘分辨兩人,都是靠湊近看兩人頭上的璿。洪大娘的發璿在左邊,洪二娘的璿在右邊。

相較於彆的朝代,唐代的女子還是比較開放的,再加上光德坊李三娘打拚家業的故事流傳甚廣,附近的娘子有不少都把她當作了精神偶像,也想著乾出一番事業。

洪家的父母還算開明,家境又還算殷實,一雙女兒言是想到李三娘食肆當幫廚,便由她們去了,反正在食肆中乾活的娘子不少。

洗菜做菜剁餡揉麵的多是雇來的壯婦或是想要掙銅板的娘子,她們統一由趙二娘管著,平日裡單獨在一彆院做活,無人說閒話。

這對姐妹花做事實在是利索,無論是剁餡揉麵,都又快又好,才入店一旬,竟然比熟練工都強了。兩人聽說莫文遠在收新徒弟,也不知是犯了什麼牛勁,竟然去找趙二娘問她們能不能試試。

趙二娘才沒有被嚇倒,他們家既然有了李三娘這等女強人,便絕對不會看輕女郎,便在晚上吃飯時同莫文遠提了一嘴。

“我那有對姐妹花,是否善廚尚不得知,揉麵剁餡確實比其他人手腳更利索,她們言想入大郎門下,你看……”

莫文遠滿口答應下來道:“行啊,帶我明日去看看她們,探一探二人資質如何。”

結果自然是不錯的,莫文遠拍版將兩人收作九徒弟十徒弟,而她們鑽研的方向,則是隨著沙糖引進而開辟的新領域——糕點!

……

江南一帶糕點繁多,梅花糕、青團、桂花拉糕、重陽糕、千層油糕……光是報名字就能不重樣報半個時辰,其中蘇式糕點更是聲名遠揚,成了曆史悠久的糕點流派,莫文遠還被老師帶著專門考證過蘇式糕點的曆史。

隋唐三百年間,蘇州一直是吳郡的首邑,此地地理位置方便,商業繁榮,更加上江南地帶物產豐富,有發展美食的先決條件,所以隋唐時候蘇式糕點才得以蓬勃發展。

其實不僅是蘇式糕點,長安也是一樣,西市上就有好幾家傳承多年的老字號糕點店,什麼“蜜芳齋”“酥居”,在各階層都很有些擁躉。

莫文遠先說好了:“教予你們的糕點很多並非我獨創,而是我從遊記中讀到的,多發源於江南一帶,這點你們要記好了。”

兩姐妹連連點頭,將莫文遠的話刻在腦中。

“金秋已到,丹桂飄香,我便教你們做道與時令有關的糕點,桂花拉糕。”

久違的廚神係統又起了很大作用,桂花拉糕的做法並不是很難,但是原料卻是唐代所沒有的,糯米粉是很好的到,將糯米磨成粉末便可,但是澄粉卻要經過相對複雜的發酵工藝。

澄粉又稱小麥澱粉,是將小麥加水泡軟磨碎後進行發酵得到的澱粉,其常用於中式點心,做蝦餃的餃皮或者做粉果腸粉。

在廚神係統的指導下,他成功發酵出了澄粉,在製作過程中,勤勞的小黑羊也給莫文遠提供了不少幫助。

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他用實力證明,自己不僅能夠在晚上跨越千山萬水尋找最好的食材,還能幫助莫文遠控製溫度,促進發酵,可以說是萬能的廚師好助手。

小黑羊同莫文遠的搭檔,簡直就像是諸葛孔明之與劉備,相處起來如魚得水,不亦樂乎。

澄粉的發酵技術並不好控製,但莫文遠卻準備讓姐妹倆從頭開始學習製作,做糕點的手上功夫固然重要,但起決定性作用的,卻是食材好壞,發酵得好的澄粉與發酵的不好的澄粉有天壤之彆,糯米粉、麵粉等也是同樣。想要做好糕點,原材料就必須是最好的,既然想要成為出色的糕點師傅,她們必須學會在簡陋的時代製作出高品質材料。

最後,呈現在洪家兩姐妹麵前的,是澄粉、糯米粉、沙糖與醃製好的糖桂花。

洪二的好奇心很重,看見糖桂花驚訝不已,她道:“這是桂花?”嗅口香氣,滿是芬芳。她心說糖桂花的味道與平日裡路過街道聞到的香味不同,氣味淺淡了許多,但淺淡並不代表著消散,她感受到了壓抑的、內斂的力量。

如果說樹上的丹桂是使儘渾身解數,將香味發散出去,那它就是將味道緊緊地鎖在小花瓣之中。

“可要嘗嘗看?”

得到應許之後姐妹倆一人挖了一勺,送入口中。

“呀,好甜!”沙糖的甜與桂花的芬芳浸潤唇齒,若給她們機會放開了吃,空口吃一大罐子也是成的。

洪大冷靜而睿智,善於思考,是個女夫子似的人物,她控製住自己想要多吃的欲望,先舔了口砂糖,再眯起眼睛研究乾癟的花瓣:“糖桂花是由天竺沙糖同花瓣製成的,在做之前,桂花應在陽光下暴曬過。”顯然,花瓣中的水分已經被瀝乾了。

莫文遠很高興,洪大沒有經過係統的訓練,是沒有經過雕琢的美玉,正因如此,她能夠看破暴曬蒸發的點才讓他格外高興,敏銳的觀察力與善於思考的精神是成為名廚的關鍵所在。

他拍手道:“不錯,除此之外還過水瀝乾,能看到暴曬之層麵已經很好了。”

洪大微笑,眼中隱含驕傲之色。

隨後莫文遠便開始示範製作桂花糕。

糯米粉、澄粉、沙糖、植物油被一股腦兒倒在了盆中,加入清水後莫文遠手持“打蛋器”攪拌。此時代並無不鏽鋼,但鐵條又很容易觸水後生鏽,他便隻能用堅硬柔韌的類柳條狀物代替打蛋器上方的不鏽鋼鐵絲。

鐵藤條很奇妙,是小黑羊千裡迢迢從南中一帶找來的,彆看他天天就隻知道吃與咩咩咩,其實他還是讀過一點書的,再加上他身為凶獸,在神州大地四處遊蕩過,很是聽過些民間傳說。

此時代《三國演義》的影子都沒有,但其原身《三國誌》卻寫出來了,小黑羊閒來無事看過其中內容,甚至還看了描寫同時代內容的《漢晉春秋》。

《漢晉春秋》中就有記載蜀國同孟獲所在的南中少數民族打仗之事,這便是“七擒孟獲”故事的由來。小黑羊在看過書前就聽說過南中一帶精怪盤桓,這些精怪不同於普通的山大王,竟然是有兵器的,他們的兵器並非鐵匠打造而成,而是取之自然。用堅硬的藤編成鎧甲後穿在身上,防禦性很強。

在莫文遠為了打蛋器煩惱的當晚,他就疾行至南中,尋到極細的藤,將其紛紛采摘下來,帶回長安,又獻寶似的給莫小郎君。

小黑羊:咩咩咩咩咩咩咩!

此藤條可符合要求?

莫文遠看了之後驚訝地發現藤條堅硬度很高,同時又兼具韌性,尋常人根本無法將其彎折,他用上了以禪杖打碩鼠精的力氣掰彎藤條,將倆細條形成縱橫交錯的十字圓弧後試探性地打發麵粉,結果發現,可以用。

他高興極了,低頭在小黑羊的腦袋上親了一下,後者腦袋冒煙,麵紅耳赤。

小黑羊:羞死人了!

桂花糕的製作重點就是將粉打發得均勻無顆粒,經由他手打的麵糊白嫩細膩,糊糊間飄著金黃色的小桂花,他將麵糊倒入扁陶碗中,再放入蒸鍋,猛火蒸。

“我已經聞到了,桂花的香氣!”

空氣中飄散著若有若無的甜香,蘊藏在花瓣中的桂花味經由蒸鍋完美釋放,彰顯氣存在感,絲絲入扣的甜在空中悠然盤旋,令人欲罷不能。

“差不多了。”莫文遠掀開鍋蓋,又刷了層糖桂花,桂花黏著在麵皮上,糖滴懸掛在花瓣的邊邊角上,泛著琥珀的棕色,糖水借由刷子柔軟的毛傳遞到黃色的膏體表麵,嫩黃色的糕與棕色的糖桂花湊在一起,相得益彰。

糕被莫文遠慢悠悠地切成四方菱形,這還沒完,隻見他從水桶中撈起洗滌完畢的蘆葦葉,用剪刀將其一剪兩端,半截翠綠的葉子鋪成在黝黑的陶碟上,燦金色的糯米糕顫巍巍地落在蘆葦葉上,底部粘性十足,在同蒼葉接觸得瞬間,立刻粘上去。

兩枚桂花拉糕,一截蘆葦葉,擺盤將極簡美學發揮得淋漓儘致。

“請用吧。”

洪家姐妹用筷子夾起桂花糕,而莫文遠則將多餘的糕喂給門外張大嘴巴的小黑羊,柔軟的糕體同牙齒粘在一起,咀嚼後糕與糕之間依舊藕斷絲連。

韌性、很有嚼勁是對桂花糕的最淺層認知,隨著咬肌不斷開合,揉在糯米粉中的糖桂花發揮出效果,糖水同糕完美融合,甜味越來越濃越來越濃,小小的糕能夠帶給嗜甜者無與倫比的滿足感。

刷在表麵的糖桂花更起錦上添花之用,洪二用牙齒將桂花花瓣一點點磨碎,植物的清香同包裹它的糖相伴,悠長的桂花香氣在鼻腔縈繞。

中式糕點的甜美於回味無窮在小小的桂花糕上達成了完美的圓融,帶給人的幸福感並不比任何一道大菜低。

小黑羊: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愛桂花拉糕!

……

李三娘食肆又悄無聲息地增添一窗口,賣的吃食像糕,又像點心,東家給牌匾上題了糕點二字,食客看了之後似懂非懂,大致知道他們又有新吃食可買。

如今李三娘食肆已經成了長安城的招牌,成了對外的名片,便是到長安的西域行商,都要到食肆喝兩碗豆花,才叫來過長安。

美食之名已經遙遙傳到南詔一帶。

怕是隻有洛陽人才不會太嫉妒長安市民能夠吃到食肆的精美吃食,誰叫他們那也有家分店?

莫文遠聽掌櫃他們說了下糕點的販賣情況,心情大好,頭日晚新吃食就被搶購一空,之後更是做多少賣多少,甜食的誘惑力是無與倫比的,糕點相對低廉的價格與好看的模樣同時滿足了貴族子弟與普通百姓的需求。

哎,這筆買賣走上正軌,他就可以精心研究大菜了,他的目標可不是做簡單的食肆,想要讓李三娘家名流千古,店中怎能沒有大菜鎮場子?想來幾名徒弟已練習一段時間,是時候傳授佛跳牆的做法了。

他正在思考,身後忽然傳來了一道悠長悠長,又很耳熟的聲音。

“莫~小~郎~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