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 / 2)

大唐第一廚 浮雲素 11795 字 9個月前

唐代有三種不同的朝參形式, 分彆是在太極殿舉行的“大陳設”, 此乃一年中最隆重的朝會, 隻在元日和冬至日舉辦。稍次的是朔望朝參, 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舉行, 地點是宣政殿正殿。以上兩種朝會都比較隆重, 是不可能麵見平民的,所以莫文遠來當日,聖人正在紫宸殿同其餘官員進行常參, 無甚大排場, 到的官員也少, 相較於其他兩種朝參,壓力減輕不少。

然而壓力與否都是相對的,莫文遠穿過諸多官員時, 能夠感覺到他們落在自己身上的視線,多為好奇的打量, 有的則是審視,聖人坐在最上首, 即便莫文遠再想知道他長什麼樣,此時也萬萬不能抬頭的,他行禮, 頭深深彎下道:“草民拜見聖人。”

聖人也無意為難小兒道:“賜座。”

他坐在一塊蒲團模樣的墊子上, 處於紫宸殿最中心, 來自四麵八方的視線都釘在他身上。

聖人倒是溫和:“不必多想,我招你來不過是想聽聽壓榨油法, 書信寫得再詳儘,也沒直接聽人訴說來得好,此法既是你提出,想來也無人比你知曉得更多。”

論如何解釋壓榨法,莫文遠已打了多次腹稿,解釋的時候不緊不慢,語調平和,在聖人有所不解時還能徐徐解答,應對自如,便是常出入殿宇的老官都心道此子自有番氣度,同尋常郎君很是不同。

聖人道:“聽聞此法又是菩薩傳授於你?”

這個又字讓莫文遠心中不是很安定,他道:“蒙菩薩厚愛,總是傳授我些利國利民之法,再令我稟報聖人,此乃天佑大唐之證。”

此話一出,其他大臣看莫文遠的眼神都變微妙了,此子真是伶牙俐齒,他們不刮目相看都不行啊。

聖人聽他說這話,輕笑兩聲,也沒有太過為難莫文遠,又問了些吃食相關的問題,還稱讚莫文遠“少年早慧”“一手廚藝出神入化”,便放他走了。

莫文遠全程注意力很是集中,應對過後鬆口氣,心道終於結束了,便坐在車上悠哉悠哉回家,心想自己的回答應該沒什麼問題。

他走後,聖人與群臣交談,說起了另一件事:“天竺之沙糖在我國應用廣泛,自發現其妙用開始,每年都需從天竺進口大量沙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既需求量如此之大,何不讓人前往天竺將製糖法學回來,傳授給匠人農戶,使他們多條求生之法?”

“巴蜀江南等地又種植了大量甘蔗,以往除非是製作石蜜,此物並沒多大作用,即便是榨蔗漿也用不了多少甘蔗。”

說到這,群臣對李世民的態度已經十分明了了,果真下一秒他就宣布道:“我欲派人前往天竺,學習蔗糖製作之法,如此幾地的甘蔗也有了用武之地,爾等看莫大郎可適合與否?”

魏征是頭一個發話的,此事他已與聖人論過,二者皆認為莫文遠是極好的人選:“以我之見,西行之路道阻且長,莫大郎不懼妖魔,應會同玄奘法師一般走的順利。”

“當年天竺沙糖入糖便是莫大郎一手推動,此時讓他取糖來,再合適不過。”

“是極是極。”

三言兩語下,莫文遠的任務就被定下來了,隻不過當事人還不清楚。

按照正常曆史,唐太宗派人往印度取糖是貞觀二十一年的事,此回貞觀十五年就生出想法,定是莫文遠造成的蝴蝶效應。

……

聖人對熬油之法很上心,在得法之後便在黃河中遊的城鎮建立了專門的煉油廠,同時大力推廣胡麻種植。

相較於黃豆一石出十斤的油量,他更加看重的還是胡麻一石四十斤的出油量,現在胡麻產量不夠高而無法隨心所欲用其榨油,還能用到大豆油,想來等胡麻種植擴張後,植物油市場的主力軍就會變成胡麻油了。

在曆史中,唐朝時油還是個稀罕物件,但等到宋朝時,路邊便有許多賣炸物的小食攤,宋人無論吃何物都要放進油鍋裡炸一圈才過癮。這項改變,與油價下跌,油在市場上普及是分不開的,想來等植物油產量大增,價格下跌後,便是唐代也會出現“無油不歡”的場麵。

對這番未來景象,莫文遠倒沒很操心,他該光棍的時候也是很光棍的,想聖人會推動此事,就乾脆做了甩手櫃,開始煩自家店的油炸餺飥餅了。

不錯,油炸餺飥餅就是方便麵的新名字。

或者說,隻是麵餅的名字,調味包之類的物件莫文遠還沒想出來怎麼做。

或者說他是知道作法,卻不知哪裡有塑料皮可以實現真空包裝,讓調味包可以存在很長時間。此外還需要能夠嚴格密封麵餅,讓其不受潮的厚紙盒,硬件條件的缺失讓他始終做不出理想中的方便麵。

不過就莫小狗看來,莫文遠的煩惱完全就是他對自己太嚴格了,在發現植物油用壓榨法出油率很高,是店內可以負擔之後,他就樂嗬嗬地把油炸餺飥餅上架了,一大鍋油可以炸出無數塊金黃色的餺飥餅,每塊餅售價三文錢。

價格也就比饅頭脆些,但長安路邊的餺飥店中,便是一碗什麼都不加的素麵都要兩文,買三文錢實在說不上貴的。

初次賣時,便人有注意到了金燦燦的餅子,對夥計問道:“此乃何物?”

夥計道:“此物名為油炸餺飥餅。”

“油炸餺飥餅?”問聲之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幾詞拆分開來他是懂什麼意思,但是組裝起來,那是何物?

夥計早就收到了東家吩咐,此物是可以現場泡開給食客看的,他掰碎了一小塊餅子,放在碗裡,隨即又提壺熱水倒進去。

在他表演泡麵餅時,周圍已聚集了不少人,他們都盯著店小二看他的動作。

幾息功夫後,一小碗熱氣騰騰的麵呈現在碗中,周圍人大驚,他們從未看過此法!

有些見多識廣愛吃粉絲的倒是言明:“此法與泡粉絲之法相類似。”

“但餺飥和粉絲不同,是麵做的,麵泡開後竟也能如此?”

“不知滋味如何。”

“小二,給我來一塊試試。”

“也給我來一塊。”

小二倒是實誠,賣的時候還問這些人道:“客官是買了行路吃,還是就回家吃了玩玩?”

“此時買,當然是回家吃了玩玩的。”

“既如此,調料我就包在紙裡麵給您了。”

“調料,有甚調料?”

“不過就是些蒜粉、八角粉、鹽粉殘渣在一起的調味品,還有烘乾的瓜茄。”他說話間給買油炸餺飥餅的人送上一小紙包,說的那些調味粉都包在小紙包內,他道,“泡開麵時把紙包內的料一同下下去便是,滋味更佳。”

買家聽後對其滋味更是好奇,有些都趕不及回家,坐在攤頭上問夥計要熱水直接衝泡,夥計也樂得有人幫自己打廣告,送上大碗與熱水就隨他去了。

方便麵中的辣包、醬包是做不來的,但是粉狀調味包以及烘乾蔬菜包卻不是很難做,隻見食客把紙包中的物什一股腦倒進碗裡,加開水衝,雜色的粉末立刻就被泡開了,而烘乾蔬菜則漂浮在水麵上打著旋。

客官聽小二說的,把放調味料的紙包展開,蓋在大碗上,再在上麵壓了副筷子,不讓碗裡的熱氣跑走,不過幾分鐘的空,麵就泡發開了,他聞其香味,食指大動。

“刺溜——”“刺溜——”

挑起兩根麵就拚命吸。

“怎樣怎樣?滋味如何?”

“嗯!嗯!嗯!”

嗯了半天就顧吃了,偏偏說不出什麼話來,實在是急煞周圍人,等一碗麵吃了大半,那泡麵之人才給出了還算中肯的評價:“味道,自是沒有莫大郎做得吃食好的。”

周圍人都用挺鄙視的眼神看向他,好像在說“廢話”,誰讓你跟莫大郎做得吃食相比了?

“但比之粉絲,我覺得此餺飥餅的滋味更好些。”吃麵的人是個腦子活絡的,眼珠子轉轉便對夥計問道,“此物可保存幾月?”

“不碰水的話,能保存六月以上。”

六月以上?此時間之長短雖不比粉絲,但卻超出蒸餅多矣。此人眯眯眼睛道:“若買的多了,可能便宜些?”他是李三娘食肆的老客人,知道他們買的越多價格越便宜,無論是粉絲還是他物都是如此,果不其然,夥計道:“買十塊就能兩文錢一塊。”

“給我先來二十塊。”

……

方便麵的問世現在小範圍內引起了轟動,在外行走的商賈相較於粉絲尤其熱愛油炸餺飥餅,早在唐代,餺飥餅就已經走入千家萬戶,成為了主食之一,粉絲的口感雖新奇,但無論是曆史之悠久還是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都是比不上博托的。

一些唐人甚至有根深蒂固的想法,餺飥是主食,粉絲,是零食。

故而,油炸餺飥餅上市後立刻得到了眾多行商的厚愛,紛紛在李三娘食肆訂購了大量的餺飥餅,要帶著上路,還有些行商嗅到了商機,不僅自己吃,還帶到其他城市售賣。

他們是大批打包買的,價值低廉,賣的時候就有了上升的空間。

莫小狗與趙二娘看見新品銷路通暢,都樂得合不攏嘴,夫妻倆合計後甚至準備先分居兩地,一人前往洛陽置辦煉油常加工餺飥餅,一人留在長安城打理生意了。

不過,中黑羊對餺飥餅卻沒甚興趣,他是個美食家,泡麵吃幾次還行,但吃多了就有點膩味,尤其是附帶的調味包,味道著實單一,隻有莫文遠變著法地給他加料才願意吃。到現在維持,他已經吃了肉醬麵紅燒羊肉麵乾切羊肉麵老壇酸菜羊肉麵海鮮麵等各種加了特彆調製配料,下出來的方便麵了,已有點吃膩了。

中黑羊,是很不好養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