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行差踏錯空餘恨(1 / 2)

京城馮家是麗妃娘娘的娘家,父母還在,都挺結實。馮家雖然沒分家,但每個兒子都有自己單獨的小院。那是麗妃進了皇子府,家裡條件一下子好了起來,慢慢置辦的。

家中出了個娘娘,但馮家人,也隻是日子富裕了,地位卻沒提高多少。

因為她家裡的哥哥們實在是不聰明,不認字,官場上的事屁也不懂。連下一代的兒子,都沒多大出息。

皇上登基後,麗妃又生了龍鳳胎,皇上大喜,給馮父一個伯爺的身份,可以傳三代。

但其實用處也沒多大,年俸沒多少,也沒給住處,隻是提起來很體麵。

京城裡富貴人家裡,馮家根本就擠不進去,就沒人認這個賬。

麗妃娘娘的優點就隻有長得好,能生養。她資質平庸,性子粗俗,還又不愛學,更不知道應該為娘家爭取什麼。

皇上知道她什麼德行,所以皇上對九皇子,關心比所有兒子都多。這麼好的勢頭,麗妃以及馮家,非但幫不上忙,能不拉後腿就不錯。

麗妃生後來那對雙胞胎時,馮母進宮看了她一回。馮母雖然也粗俗,但心臟沒麗妃娘娘大,不懂規矩,膽又小,去一趟宮裡,跟扒了層皮似的,回來病了好些日子,再也不敢去了。

麗妃娘娘在閨中時,豆腐吃的都要吐,曾經發誓,將來有銀子,一輩子都不再吃了。

可後來,她山珍海味雞鴨魚肉隨便吃的時候,卻偏偏還是喜歡吃豆腐,尤其是自家的。

宮裡嬪妃們看這位麗妃這麼好看,說不得是吃豆腐的功效,所以也紛紛跟隨,連皇上都挺愛吃的。

所以現在,老兩口做的豆腐,直供宮裡,每天上午,都有宮裡的車來拉。

馮父馮母勤勞一輩子,雖然日子好了,也不改原來的生活習慣。每天都早早......

的起床做豆腐,隻不過,底下伺候的人不少,他們老倆把把關,不用像過去那麼勞累了。賺的銀子,就夠養活一大家子的了。

反觀他幾個兒子和成年的孫子,如同暴發戶一樣,吃喝嫖賭都沒落下,一個個身子毀得不像樣子,已經死了二個兒子了。

今天馮寶兒的哥哥之一馮四壯,氣哼哼的回來找他爹。他爹娘正在那裡點豆腐呢,兩個人笑咪咪的說著話,伺候的人在旁邊跟著。

看他來了,他娘問“四壯,你怎麼來了?”

四壯氣哼哼的坐在那個“爹,娘,你們說妹妹的這個二兒子,是怎麼回事?我去他家找了那麼多趟,根本就不讓我進進。他回來了,咱們家也不來,倒是聽說他拉了幾車東西去了謹王家了。那謹王家,院子還沒您這兒氣派呢!他跟他要好,卻不認我這個舅舅!”

麗妃娘娘所生的子女,都跟馮家不親。

尤其是那興榮大公主和三皇子李適,眼角都沒夾過他們。

九皇子,更是連宮都沒出過。

馮父看手裡活兒告一個段落了,就坐下歇口氣兒,但也不理這個兒子,隻搖著扇子喝茶。

馮母說“你去找他乾什麼?不管怎麼說,他已經過繼出去了,那就是彆人家的兒子了。再去找,彆人會戳脊梁骨的。”老太太還是世俗人的思維。

四壯不愛聽了“娘!那都是皇上的兒子。當初,還是是那位愣搶過去的,妹妹可不願意給的。”

馮母說“我覺著挺好,過繼過去,還擎受了份產業,多好!”

馮四壯說“也不能這麼說啊?我是說……他也不能不認咱們了啊?!到底是馮家閨女生的他不是?”

馮母說“你想乾嘛吧?!另幾個,也不認馮家啊?!那可是公主王爺,不認就不認,咱們現在日子過得多好?”

......

#馮四壯說“娘,他可要成親了。他有王位,還有那麼有銀子,娘,您說把玲兒嫁過去好不好?”

“玲兒?”

玲兒是四壯的最小的女兒,他隻這麼一個姑娘。與李成年紀相符的,馮家孫女隻有她。不過,這個姑娘長得,可真是平常的要命。

馮父冷笑一聲,馮母說“玲兒不好看。”她有天仙般的女兒,尋常人可真入不了眼。

四壯急了“娘怎麼這麼說你孫女兒啊?咱們整個馮家,就她年齡最合適了!要說長相,誰也跟妹妹比不了啊!可是,娘,玲兒是咱們自家人哪。你進宮跟妹妹說說,要是能成……玲兒進去當王妃,那咱們家,才算是真正立起來了,現在,誰理咱們啊?!”

馮母說“切,也就你們總想那些個沒用的……回頭,我讓人給你妹妹捎信兒,成不成的,可不知道啊。”

“隻要娘娘起了心思,就肯定能成!”四壯笑了,他妹妹,他還不知道嗎?

————趙暢不動聲色的回到府裡,坐在前書房書桌後頭,把手下都打發出去,那種從心底的失魂落魄,才浮現在臉上。他抬起眼,呆呆著看書架上的一幅畫。

泛黃的紙上,畫著幾枝淡黃色的茶花,那是她,留給自己的為數不多的東西了。

剛剛得到消息,她要嫁人了。

還嫁了一個,那麼不堪的……

他心裡又是急,又是痛。度過了不知道多少個悔恨的夜晚,以為自己能平淡應對一切了,可剛才知道消息,他差一點,就要衝到任家……尋她。

他以為自己很麻木了呢,沒想到過了幾年後,這件事對他的影響,還這麼大。

這幾年,他甚至都不願再想到她,因為,那會顯得自己是多麼的愚蠢可笑。

繼母進門兒時,才十七歲,她出身不高,長相......

極美,溫柔恬靜。進門後,小心的維護著家中的每一個人。對他,更是帶著明顯的討好。

他當時年青,一直以來母親把他帶得很好,不知道世道艱難,人心險惡。隻想著:一個這樣出身的繼母,在這個家裡能立住不易,所以對她多了幾分的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