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職位,對文學造詣、自然科學常識、心理學能力、皇族禮法知識、乃至長相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平日裡,除了在司天監搞天文,給皇上和娘娘們算命、解夢、話療這些常規事務外,根據不同帝王的要求,國師可能還要去講道、講經、治病、驅災、求雨、捉妖……
最關鍵的是,即便撇開改朝換代死皇帝等額外因素,每年至少還有一次“祭天”要搞。
祭天,在封建王朝可是件大事。
天大的事。
對國師來說每年主持祭天就跟渡劫一樣——擱今天,你哪怕是主持春晚出現重大失誤,最多就是明年你從電視熒幕上消失;擱古代,你主持祭天要是玩兒砸了,那明年你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所以,能當上國師的,且當得穩的,那智商,那談吐,那心理素質……絕對不是一般人。
太祖身邊的這位大朙第一國師無疑就是這樣的人物,他一聽太祖說完那夢,眼珠子一轉,就旁敲側擊地問太祖,以前是不是到過那個地方,於是太祖就把當年自己殲滅耶律寶琦一部的事兒給說了。
國師聽完就笑了。
笑什麼呢?一是高興,知道該怎麼辦了,二呢,笑一笑可以顯得他胸有成竹嘛。
笑罷,國師就跟太祖說,死在那地方的人,怨氣很大,而且多少是跟您有點關係的,以前您還在打江山,沒功夫、也沒能力管他們,他們也不怪您,但現在您已經是一國之君了,他們便覺得您應該救救他們,所以托夢來訴冤。
太祖一聽有點道理啊,又問:“那我該怎麼才能幫他們呢?”
國師就說了:“好辦,在那兒建個寺廟便可。”
這主意一出,建廟的“工程款”可就到手了,國師他能不先扒層皮麼?至於他扒完之後下麵的人再怎麼層層轉包那是另一回事。
總之,那寺廟就這麼開建了。
而且為了建這寺廟,工程隊順帶還在湖心島的南岸造了座橋(用船運建材上去太費事了),那成本又一下子上去了不少,以至於後來國師又拿這事兒找皇上撥了筆款。
數年後,寺廟建成,國師給起了個名兒叫“蘭若”,意為“寂淨無苦惱煩亂之處”。
然而,這寺,自建成那天起,就是座空寺。
本來嘛,建在湖心島上的寺廟,誰會去啊?要是這島的北岸也有座橋,連著河的另一邊,那倒好說,這樣就會有人往來了,但現在這等於是個死胡同,哪兒來香火?
再者,這島上地方就那麼大,也不可能開墾農田種糧食啥的,要是有人在寺裡常駐,還得不斷從外麵買糧食和日用品往島上送不成?
於是,這蘭若寺就跟很多官僚主義造就的“麵子工程”一樣,花了大把的錢弄出來之後,實際意義也就是做給領導看看而已,順帶著呢,還讓一些人中飽私囊了一番。
又過了些年,這湖心島南岸的橋也被水流衝垮了;當然這也是情理之中的,當初建寺的時候就因為層層轉包搞得成本不足,所以造這橋時包工頭就想著:這橋可以造的豆腐渣一點,隻要能撐到寺廟完工就行。
不得不說,他乾得還挺成功的,蘭若寺竣工後這橋又撐了好幾年才垮。
反正這橋平時壓根兒就沒人走,而幾年後太祖也早就把這裡的事情給忘了,所以橋垮了也沒人當回事兒。
時間又匆匆地過,轉眼又過二百來年。
也就是到了……距今三十年前。
那年,江湖上出了四個結拜的兄弟,人稱“中原四盜”——
老大“饕餮盜”韓力,日食鬥米,力拔千斤,且最好美食美酒,據說他偷搶來的財物,九成都是被他花在了吃喝上。
老二“龍陽盜”朱猛,其名字和本人給人的感覺南轅北轍,他看著一點也不“猛”,而且相貌清秀,宛如女子,說話聲也是細聲細語;此人是個“采花盜”,或者說“采草盜”,因為他隻采男人,而且其口味是三十歲往上高大威猛的男人……
老三“諸葛盜”藍朔離,姓藍,不姓諸葛,但他被稱“諸葛”,足可見這人才思敏捷,足智多謀,可惜他的武功和另外三個兄弟比有點差;另外,藍朔離的愛好比較特彆,他喜歡“機巧之物”,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些類似魔術道具的小發明,比如一些設計精巧的機關陷阱、可使出障眼法的煙幕、暗算彆人用的飛針屜毒物囊等等。
最後,還有老四“飛天盜”李原,輕功登峰造極,按江湖傳言,他的輕功就屬於“左腳踩右腳螺旋升天”那種級彆,非天賦異稟者不可成也;李原的愛好算是最正常了,他就愛錢,也沒什麼怪癖。
就是這麼四位,那幾年,在江湖上很是吃得開,橫行了好一陣。
但終究,他們是“盜”,而且也不是什麼“義盜”,所以他們也沒風光太久,就遭到了集結起來的仇家苦主們的追殺。
那晚,四人被追得走投無路,來到溮河岸邊後,乘上小舟,逃上了湖心島。
追殺他們的人也沒放棄,那二十來名江湖人物也紛紛去弄來渡河的船隻,追了上去,一路追到了蘭若寺。
然,中原四盜和他們的這些仇家們進了寺之後,便再也沒有出來……
那些被他們借走了船隻的漁民們得把船要回來啊,所以後來就有人登島取船;有些船是取回來了,還有些已經被風浪衝走,不知所蹤,隻能作罷。
那些去取船的人裡呢,也有膽兒肥的,悄悄到蘭若寺門口朝裡張望,但是連個鬼影兒都看不到,隻有一陣陣陰森森的穿堂風從裡麵竄出來。
也是巧了,被這風吹過的哥兒們回來就病了,病了就死了。
從那時起,附近便開始流傳起了那蘭若寺“吃人”的傳說,連同著千餘年前和兩百多年前的那兩段兒,一同被老百姓們繪聲繪色地到處講,大人在外麵聽完了頭皮發麻,又回家嚇唬小孩兒玩兒。
王三六,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聽到這故事的。
聽的時候,他十歲,現在他都四十七了,還記得清清楚楚,而且他是真的信。
當然了,在這狂風驟雨之中,他不可能把上述那些話完完整整地跟乘船的那些旅人娓娓道來,就算他想講,人家也不肯站在雨裡聽啊。
所以,他就隻能簡單地說一些類似“那寺廟鬨鬼、會吃人”這樣的話,那人家哪兒能信?
眼看無法說服對方,王三六也不管了,反正他是堅決不會靠近蘭若寺的,哪怕在雨裡淋死他也不去。
見船家這麼倔,眾人也沒辦法,隻能丟下他,自行去了。
這一船人,除了撐船的王三六之外,還有七位。
孫亦諧、黃東來和雷不忌大家已經比較熟悉了,而另外那四個呢,分彆是:一個書生、一個江湖郎中、一個行腳商人、以及一個身份不明的高壯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