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忙道:“皇上,東升他年少學淺,現在還在進學,等以後再說吧。”
李世民笑道:“藥師,你這個就不對了,看他作的那些詩,年少是不錯,但是學淺就未必了,他那個叫學淺的話,我們不是無地自容了。哈哈。你這個人啊,就是這個不好,總是擋住家裡人的前途,在我這裡,有功就要賞,賞罰分明就是我的風格。你不要說了。”
想了一下,李世民道:“李東升年少有為,先捐獻學田之策在前,又有控製疫情建議在後,所獻良策均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現特敕授李東升為給事郎,等日後進士及第免釋褐。”
“皇上,不可。我朝遷轉都有定例,怎麼可以為了一個人改變呢。”長孫無忌立刻出來反對。李世民給的榮耀太高了,在唐朝給事郎是正八品上的散官,給李東升也沒有什麼關係,怎麼說李東升也是李靖的侄兒,他自己的兩個兒子也沒有什麼高的勳銜,李世民估計也想補償一下李靖。
但是這個免釋褐可就不得了,在唐朝進士及第以後不是立刻就能當官的,你要去各部門觀政。也就是實習,然後看各部門主管給的實習評價,最後還要考試才能做官,叫釋褐,解褐,即“脫去褐衣”,指正式入仕做官。在唐代,獲得第一個職事官(或使職)才算真正入仕。
也就是說,如果李東升狀元及第,那麼立刻就是正八品的官員了,大家感覺正八品上才多大點官啊,人家一個縣令都是七品什麼的,但是在唐朝這個正八品上官是那些職位呢?請看:監察禦史、協律郎、翊衛、大醫署醫博士、軍器監主簿、武庫署丞、兩京市署丞、上牧監丞、執乘親事,可能大家還是沒有什麼概念,我們看下這個官職裡最特彆的一個就是監察禦史。
唐代設禦史台,官職不大,但是級彆很高,為最高監察機構,兼理重難案件,禦史台下分三院,侍禦史主台院,殿中侍禦史主殿院,監察禦史主察院。察院監察禦史的督察範圍非常廣泛。巡按各地。監察禦史雖隻八品小官,但手握天憲,氣魄很大,“禦史出使,不能動搖山嶽,震攝州縣,為不任職”!監察禦史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檢察院檢察員,而且是天下官員,無不在他的監察範圍之內,也就說,隻要李東升狀元及第,他就了做監察禦史的資格,而且是立刻上任的那種,你讓熬了多少年才上位的人情以何堪!難怪長孫無忌出麵反對。
“長孫大人多慮了,李東升此子才華橫溢,所思所慮又對國有大功,功高不賞乃是大忌,他不是還沒有考上進士嘛,你擔心什麼呢?不過是一個散官而已,你想的太多了!”這次出麵的是李孝恭。他兒子李崇義跟李東升也是死黨,自然要助推一把。
其他的武將紛紛讚同,程咬金還陰陽怪氣的說了一句:“長孫大人不是還妒忌一個小孩子吧,不就是贏了你們家千把貫錢而已,你是宰相啊,要有氣度!”鬱悶的長孫無忌要吐血。
李世民看著又要說話的文官們,擺擺手道:“我意已決,王德,等散朝了你去傳旨吧。”
看到皇上已經下了決心,文官們隻有悻悻回到自己班列,李靖也上前:“微臣代李東升謝皇上隆恩。”
王珪、柴紹、長孫無忌無奈的歎了口氣,好好的事情就這麼給攪合了,看來主帥之位定是李靖了,這個李東升也是李世民給李家的一個定心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