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磨磨蹭蹭的往前走,就這麼幾天。李東升知道為什麼孫子兵法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也知道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意思,這個一路上人吃馬嚼的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還是在大唐境內,到了一個縣以後,就有人安排糧食,給後勤軍官,然後各隊自己來領取。如果到了塞外那就更難補給了。
隊伍裡還有大量的車輛牲口,畜生會吃光路上一切,連路邊的枯草也不放過,還好現在是冬天,沒有青苗。人多走在路上,又不是現在的水泥路、柏油馬路,就是土路,走的多了甚至路上的石頭都會被踩爛,沿途的一些淺的水源也會被喝乾。
怪不得以前說幾十萬大軍兵分幾路,不是他們想分兵,而是道路跟後勤不允許啊。就供應這麼一隊,李東升看到路上的民夫絡繹不絕,來來往往。衣衫襤褸,麵容苦痛。
李東升就每天記著行軍中的大小事宜,李靖隔個幾天就把他叫過去,問問他有什麼心得。裴勝也跟他講講軍中的事宜,為什麼這麼做的道理。李東升就像海綿一樣,努力的學習,士兵們看李東升每天拿個筆在哪裡記錄,開始還很好奇,後來也不管他了,自顧自的說自己的事情,倒是讓李東升對整個唐代社會的風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他的幾個狐朋狗友程處默、李思文、尉遲寶林等都在隊伍了,級彆也是一樣都是旅帥。估計這個官也是他們這些二代的起點,以後能不能升就看他們個人的能力了。
一個月後終於來的唐朝龍興之地—晉陽,也就是後世的太原。晉陽是中國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會之一,也是各朝北方邊防重鎮。由於晉陽地處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第一線,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所以他的防衛也是很嚴密。
城牆為平磚砌築,內夾黃土,城牆高約12米,基寬16-18米,頂寬12-14米,城周有觀敵台,四周均有登城馬道,有垛口若乾個,每個垛口都有士兵守著,城牆上旌旗招展,一派肅殺之氣。
部隊走了一個月,也是人困馬乏,疲憊不堪。李靖安排人去晉陽城交接,然後傳下命令,大軍在晉陽紮營修整。消息傳來,營地裡歡聲雷動。
李東升趁這個機會也跟李靖請假想去城裡一趟,他想乾嘛呢,就是想去洗個澡。古代北方人一年也不洗幾把澡,不過李東升穿越來一天不洗澡就難受,行軍中沒有辦法洗,這個時候有機會不洗他是受不了的。李靖也知道這個侄子這個月很累,大手一揮就批準了,然後怕他進城後有什麼事情,看他跟裴勝關係比較好,就讓裴勝帶著他不讓他闖禍。
兩個人拿著李靖的手令出了大營,直奔晉陽而去。到了城門口被盤問後進了城。城中由於要開始大戰,所以就顯得有些蕭條,路上沒有什麼人,加上北方的冬天,寒風凜冽,這麼一吹,塵土飛揚,眼睛都睜不開,給李東升一種看香港鬼片的感覺。
找了個驛站,兩個人先洗了個澡,李東升還送了裴勝花露水跟牙膏牙刷,讓裴勝開心不已,這麼貴的東西早就可用不起啊,大帥的這個侄子會做人。
洗漱過後,神清氣爽。這個時候,兩個人才慢慢的走上街頭,輕鬆的逛著街。裴勝見多識廣,對這個城市的來龍去脈十分理解,指著城中的各種建築講的妙趣橫生,也是難得的放鬆。
逛了半天,兩人饑腸轆轆,這陣子天天吃軍中夥食也是吃夠了。李東升前世、今生都沒有吃過這麼長時間的苦,正好要感謝裴勝的教導,硬拉著裴勝進了一個大的酒樓。
剛進了酒樓,就聽到有人喊:“東升,你好沒有義氣,出營也不帶上我們。”
“就是,過來罰酒三杯。”
“三杯哪裡夠,最少十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