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算盤(2 / 2)

劉木匠接過李東升遞過來的一張紙,屋子裡黑咕隆咚的也看不清,出了像是門的地方,在月光下,看了下道:“這個可以做,什麼時候要?”

“現在就做,我明天過來拿。”說完,扔下幾個銅錢就走了,不是不想多給,怕給多了他害怕啊。

第二天天一亮,李東升就來到劉木匠的家,劉木匠眼睛通紅的在打磨呢。看到李東升來了,邀功似的把東西遞過來:“大人,東西做好了。”

李東升接過來,仔細的打量這個劃時代的東西—算盤。珠算是由籌算演變而來的,這是十分清楚的。《老子》提到:“善計者不用籌策”,可見這時籌算已經比較普遍了,因此我們說籌算是完成於春秋戰國時期。算盤一般認為發明是在元代,到明朝的時候才大規模的運用。

明代完善珠算機械化算法的直接結果,就是使數學在大眾中空前普及。運用珠算機械化算法,口誦歌訣,撥珠練習,即便不懂原理,也能掌握珠算法。不管公學、私塾和家教,以及商工店主授徒,都能夠教學珠算法,即便小孩子也都能學會和掌握。這種珠算法一直延續到20世紀50年代,中國在困難時期,計算原子彈的數據也是用算盤。有些地方甚至直到如今。也正是這個緣故,珠算得以很快傳播,以致傳到海外。

這個算盤就是用鬆木製成,由於比較匆忙,做工也比較粗糙。不過珠子倒是打磨的圓潤,沒有毛刺,李東升接到手上,劈裡啪啦的撥了一陣,心中大樂,出手也大方:“不錯。再給你五十文。”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劉木匠根本沒有想到還能拿這麼多錢,高興差點暈過去,這個錢抵得上他賺幾個月了。

來到賬房的時候,盧鬆他們還沒有到。估計昨天晚上加班了,李東升也不管他們,直接找了張大紙,然後用尺在紙上畫了一些橫豎線,這些橫豎線形成了一張網格,將支出和收入分彆列在網格中進行歸類,最後再進行綜合計算。

等盧鬆過來,李東升接過他們算好的賬,直接在表格裡歸類計算,不過他寫的是阿拉伯數字,由於數字太大,直接用算盤計算,房間裡一陣劈裡啪啦的聲音。

盧鬆被這個聲音鬨的心煩意亂,賬也做不下去,忍不住過來看李東升在做什麼,看到李東升畫的表格心下讚歎,這記賬方法倒是前無古人啊,賬目清晰,一目了然,就是這像鬼畫符一樣的文字是什麼東西?

李東升埋頭算了一下,其實賬目也不多,就是幾萬人的每日進銷存而已,算了一陣,交到手上的賬就算完了,抬頭看見盧鬆正盯著他,臉靠的那麼近,人家還是小孩子你這麼看我我會臉紅的:“盧大人,彆的賬好了嗎?”

“你手上的賬都算完了?”盧鬆驚訝的問。

李東升點點頭:“是的,前二十天賬都在這裡,進出都沒有問題。”

“這麼快?你怎麼算的?”盧鬆還是不相信。

李東升沒有辦法,又要開始上課啊。不講他不懂啊。於是他從現代會計的原理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複式記賬法的記賬規則講起,講到不管進出多少,數目最後必須相同,不然就有賬目錯了。他在這裡滔滔不絕,沒有注意在埋頭做賬的幾個人都圍到了他的身邊,聚精會神的聽著。

李東升講完會計原理之後,口有點渴,正準備找點水喝,旁邊冒出個聲音道:“那你用的工具叫什麼?我看你速度那麼快,是不是跟這個有關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