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非常規作戰(2 / 2)

“切,不就是兵書裡講的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嗎,我還以為是什麼呢。”李世民不屑道。

“是,這八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難的地方是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對方的短處。”李東升笑道:“陛下,打仗就是這樣脫離不是兵法上概念,但是真正運用卻是存乎一心。高句麗的短處其實一眼就看出來。它地處遼東,氣候苦寒,莊稼一年隻能生長一季,而且他們哪裡山區較多,可以耕作的土地有限,就算土地肥沃,產量也極其有限。”

李世民跟王德聽了猛點頭,這個思路還真沒有人去考慮過。

“高句麗人口也比我大唐少的多,不管春種還是秋收,男人都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所以我的建議是每年趁著春種秋收,我們大唐就派出小股騎兵不停的進入高句麗騷擾,幾年下來,高句麗定然是餓殍遍地,那時定可以一戰而定。”

“是啊,人都是要吃飯的。幾年下來他們一定有饑荒,人都吃不飽哪裡來的力氣打仗呢?”李世民沉思道:“遼東再派大軍封鎖,不允許一粒糧食進入高句麗。”

“陛下,水軍也要派出去,要防止扶桑哪裡用船運來糧食。”

“還可以支援百濟、還有新羅他們一些武器盔甲,鼓勵他們去攻打高句麗,那個半島上先讓他們狗咬狗自己鬥上一陣,我們大唐就可以坐山觀虎鬥,到時候主動權在我,什麼時候打都是我大唐說了算。”看到李世民已經全部投入的未來的規劃當中去了,李東升心道這種用你的想法來忽悠你的感覺真是太好了。

曆史上李世民就是這麼乾的,他在貞觀十九年二月,從洛陽出兵親征高句麗,雖然打下了不少高句麗的城池,也殺了不少高句麗的人,但是酷寒的冬天救了高句麗一命,那個時候可沒有棉襖禦寒,為了防止重蹈楊廣複轍隻能班師回朝。

這次征高句麗是李世民登基為帝後,唯一的一次禦駕親征,卻沒有完成他的心願,讓他的戰無不勝的神話破滅,也是讓李世民引為一生中的汙點。所以他在第二年就開始對高句麗使用了非常規作戰,牛進達、李績、程名振、蘇定方等大唐名將都把高句麗這個副本刷了個遍,從普通一直打到史詩,反正就是三光政策徹底的在高句麗得到了執行。

一連幾年都去搞,高句麗被搞的狼狽不堪,派人去大唐求饒,就連王子都派去長安做人質。但李世民卻置之不理,繼續這麼搞不停手。一直到他去世後唐高宗李治也繼承了同樣的政策,又磨了幾年後,順手把隻剩一口氣的高句麗給滅了。

王德這個時候看向李東升的眼神都不一樣了,被出兵高句麗困擾了這麼久的事情,李東升幾句話就解決了,而且觀點新穎,可操作性高。真是人才啊。

“還有呢?”李世民現在年頭通達,心情大好。。

“陛下,還有就是去騷擾高句麗的士兵,可以不用府兵或者十六衛的士兵。”李東升又提了新建議。

“不用他們?那用誰來進攻呢?”李世民疑惑的道:“打仗不用士兵?”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