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晚會時間,是在12月31號。
有參加節目的小演員們,下午就被老師叫到學校統一布置的化妝室開始試衣服化妝了。
為了配合演出效果,奚菲的衣服是張老師給她特意挑選的。
試過服裝之後,張老師讓她自己自由活動,沒有囑咐她和其他小朋友們一樣再多加練習。
畢竟都拿過國獎了,張老師絲毫不擔心她待會的發揮水平。況且經過最近幾次合作練習,張老師發現她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同齡學樂器的孩子。就算讓她臨時上場,也絕對不會有任何失誤。
奚菲雖然平時也有貪玩的惰性,但是對於上台演出這種專業的事情,無論是大型演出還是小型晚會,也絕對不會含糊。這是爺爺和爸爸從小就教導她的,專業態度。
她背著一個長長細細的黑絨布袋,從更衣室出來,打算去音樂教室,把曲子再多練習幾遍。
走出室外,隻見人來人往。走廊上,樓梯間,空場地上隨處都有練習節目的校友。
有同學們戴著耳機,用手裡的書本卷成一個長筒作話筒,模仿舞台歌唱表演。也有三五成群的女生男生們,已經換好了表演服,練習街舞,民族舞,集體合唱......
.......
到了晚上八點。
舞台上燈光璀璨,紅色的大背景幕上,印刻著“盛世歡歌,綻放夢想”——2009年A城金英國際學校元旦文藝晚會。
操場上,看台上,烏泱泱的全是人頭。
坐在人群最靠前三排的,是教育局領導,讚助商嘉賓,和學校乾部教師。
舞台中央兩男兩女主持人,站在五彩斑斕的聚光燈下,字正腔圓,激情澎湃的致開幕詞。
下麵的學生們忍不住內心的喜悅和激動,竊竊私語。討論自己班上的節目什麼時候上,又說自己期待誰誰誰的表演。
奚薇的鋼琴獨奏被排在第三個節目。
後台,張老師已經帶著奚薇候在了出場口。
第一個節目是初中部的民族舞蹈,第二個合唱節目結束之後,工作人員將鋼琴抬上了舞台。
男主持人上台說完一長串官方報幕詞,終於切入正題:“下麵請欣賞六年級五班奚薇同學帶來的鋼琴獨奏,世界名曲《卡農》。”
奚薇從舞台側麵上場,場外瞬間掌聲陣陣。
她身穿長袖白色紗裙,裙擺拖至鞋麵。如瀑的長發盤了一個韓式發髻,造型師還為她搭配了一個銀色公主皇冠。
優雅而高貴。
此時的奚菲化完妝,屁顛屁顛跑到出場口,躲在幕簾後麵伸著腦袋往舞台上望。
張老師見她過來,忽然問她:“怎麼奚薇學鋼琴,你卻願意學傳統管弦樂?”
奚菲笑容滿麵,實話實說:“小時候爸爸媽媽讓我們一個學西洋樂一個學民族樂,小薇喜歡鋼琴,我就隻能跟爺爺學竹笛了。”
張老師輕輕笑了起來:“那你喜歡吹笛子嗎?”
奚菲想了想,然後點了下頭:“喜歡呀。”
其實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不喜歡,畢竟受到家庭氛圍的熏陶,從小在她心裡就紮根了一個觀念。爺爺是民族文化的傳承人,她們似乎就有這個義務繼承。
她也曾有過厭倦期,但是堅持學成之後,也從中找到了它的價值和樂趣。時間一久,她仿佛跟它融為了一體。每次隻要聽到竹笛二字,就倍感親切。
“除了竹笛你還會其它樂器嗎?”張老師問。
奚菲搖搖頭:“不過爺爺說,等我初中開始就教我洞簫。”
“你有基礎,如果願意學,上手肯定很快。”
奚菲嘿嘿一笑:“不過我還有點想學其它的。”
“想學什麼?”張老師說:“老師懂得都可以教你。”
奚菲自是歡喜:“那您可以給我講講古箏嗎?”
張老師隨即就跟她細致的聊了一些古箏入門,奚菲理解能力很強,接收的也特彆快。不過講到最後,張老師還是建議她如果要學,最好跟家長商量一下。
新學一門樂器必定得花大量的時間練習,看得出來奚菲家長培養她專長的方向,合理規劃時間很重要,畢竟她還在讀書。學的太雜,怕影響其它事情。
這時,外麵舞台的燈光再次暗了下去,下一個節目是街舞。緊隨其後的,便是奚菲和張老師的民樂演奏。
......
勁舞燃爆了全場,震天的音樂飄蕩在校園裡的每一個角落。
顧岩背著吉他,抄著兜搖搖晃晃從教室裡走了出來,又慢悠悠的下了樓。
學校重視文化教育,雖然也不乏非常有才藝的同學,可這樣的文藝晚會,還是勾起不了見過大場麵的顧小少爺的興趣。他本來想在教室再打會兒遊戲了下去,可接下來不是某個丫頭在學校的首秀麼,再怎麼說他們也認識一場,得去給她捧個場不是。
下樓,穿過花壇,前麵就是操場。
遠處舞台上傳來主持人的串詞:“........中國的民族音樂是世界上非常獨特的藝術形式。中國器樂更是有著非常悠久的曆史。比如竹笛,具有強烈的華夏民族特色。還有古箏,是中國獨特的民族樂器之一。那麼接下來,就請欣賞六年級(3)班奚菲同學和張旻老師帶來的民族樂器合奏,《梁祝》。”
看台頂層,顧岩插兜懶懶的倚靠在雨棚的鐵架上,目光筆直的望著前方的舞台。
四周燈光暗淡,舞台中央暖黃色的聚光燈漸漸明亮,然後出現了一抹倩影。
奚菲身穿一套中國風漢服長衫,雙手持笛筆直的站在話筒前。
隻可惜距離太遠,看不清她的神情。
她的整個造型,是造型師按照祝英台男扮女裝進書院讀書的模樣還原設計的。
米白色上衣配棗紅拖地儒裙,白色交領外衫點綴著粉色魚鱗刺繡。長長的頭發束成一個高高的發髻,然後綁一條棗紅色的發帶。
清秀可愛的古代小書童,與奚菲的氣質非常相搭。
顧岩居高臨下的站在看台上,漆黑的眼珠子快速掃視了一圈,看見不少人都拿出了手機和相機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