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天變了是種什麼體驗?
知情者還好說,對於不知情者而言:“……”今天太陽終於從西邊升起了嗎?
“???”臥槽,彥親王居然反了?
“!!!”臥槽,彥親王反了啊,今天皇帝竟然換了一個?!
新任皇帝胤祉倒是已經忙活一晚上,關於朝內朝外的政見不同者,停職的停、撤職的撤,還有的被關,乃至於需要以殺來震懾,畢竟他不是正常上位,這些都是需要的。
再一一換上自己的人。
其實,他和額娘他們一起早有做計劃A、計劃B……計劃N,甚至於失敗後的計劃A1、計劃A2、計劃An。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有些事情是不能預測的,尤其在涉及到人心的時候,隻能靠隨機應變,但總體上,有計劃還是比無計劃好的多。
胤祉處理了一批政敵後,朝堂上果然清明了許多。
至於後宮,忙於海外表革計劃的馬佳芸蘭也不需要忙。
前二福晉·新任皇宮進宮,加上四福晉五福晉倆妯娌幫忙,太貴妃太妃太嬪都交由她們幫忙遷宮,胤祉後院的側福晉、庶福晉,也交由主要是新任皇後定分位。
宗室已經知新帝並未殺父,隻是效仿唐太宗,請太上皇在慈寧宮養老時,又有恭親王和莊親王的規勸,還算是和平過度。
諸位兄弟比較麻煩。
同胞兄弟不用擔心,胤祉擁有兩個最有力的幫手,一上位,直接封了五阿哥六阿哥當鐵帽子親王。
他的皇位都還沒坐穩,自然也不擔心朝臣跳出來反對。
都封了親王,胤祁胤禱自然也被他拉出來當壯丁,連胤禱都沒放過,胤禱哪怕不擅長處理政務,站在那裡思考某科學理論,對於其他人來說也是一種震懾。
太子和大阿哥絕對未曾想過,胤祉這個最有競爭力上位的皇子竟然靠造反上位,老實說他們覺得自己更有可能。
尤其是太子,自索額圖被處死後,他便有了破釜沉舟的瘋狂想法,隻是因勢力不足、被盯太急、魄力不夠,一直沒敢行動,不料有人竟走在他前麵。
也正因沒預料到,等反應過來大勢已去,他們的黨羽大多也被斬掉,最有能力的納蘭明珠至今被關上他自己府上。
太子和大阿哥當然不服,想著如何能夠推翻新帝,他們的汗阿瑪太上皇還在宮裡,也讓他們看見一些希望。
剩下其他皇子多多少少對康熙有父子之情,哪怕父子之情不夠,也得裝夠,他們同樣對新帝這個把他們從皇子身邊變為前皇子的人沒有好感,有的人才剛上朝還未獲得爵位,有的人還沒上朝。
胤祉的解決方案是將太子胤礽之位撤掉,封為理親王,暫時和其他成年阿哥一樣呆在各自的府中。
未成年皇子繼續去上書房讀書。
當然也派人一直盯著,心思若是太多,請文武老師們多布置點作業,要不,從彥親王府上拿點下一
輩的套替也行。
ps:
弘旭也被他阿瑪拉出來當壯丁,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
胤祉對於太上皇和所有兄弟都未趕儘殺絕,與曆史上諸多皇帝相比算得上仁慈,稍微挽留了一點他岌岌可危的名聲。
至於八旗兵權,胤祉本來就一定兵力基礎和口碑基礎,但和汗阿瑪相比,老實說還弱了好幾分,他能造反成功主打一個措手不及,以及手上底牌康熙都未料到。
好在他身後除了自己,還有有長姐搭上蒙古線,靠胤祁胤禱搭上□□營,再加上外祖和二福晉外戚家,在響鼓重錘下,也將其先囫圇吞棗咽下,再來收服。
等胤祉將朝政理順後,蒙古邊境傳來消息,長姐塔娜為他送給第一份登基賀禮——與羅刹國的戰鬥大獲全勝。
趁著這個好時機,胤祉改年號為“元嘉”,再次舉行盛大的登基大禮,宣告天下,至此他為“元嘉帝”。
事實上,元嘉帝更喜歡“元武”這個年號,也彰顯他的野心。
但考慮到他非正常上位,用“武”這個字會引無數人遐思,弊遠遠大於利,於是不得不遺憾放棄。
而且元嘉帝覺得不管是長姐還是額娘,都更適合這個名稱。
還是為額娘保留。
假如此刻臣子們知道元嘉帝的想法,怕是驚得眼睛都能驚得掉出來出來,除非亂世,一向都是女人不得乾政,一個女人還想得到“武”字稱號,離了個大譜。
但他們不知。
他們隻知自從元嘉帝登基後,大清的變化潤物細無聲。
先是固倫長公主為大清連勝羅刹國,元嘉帝派出一乾使者與固倫長公主彙合,與戰敗國羅刹國談判。
值得一提,使者中多出兩位皇子,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誐。
兩位阿哥是第三批歸順元嘉帝的皇子,元嘉帝完全不吝嗇重用他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累積經驗。
除了九阿哥、十阿哥以及一些小阿哥,胤祹是第一個上奏的,關於胤字避諱問題,主動改允,被元嘉帝拒絕。
胤祉有心對很多舊習俗動大刀,這些繁文縟節隻是提前預預熱,胤祹為此專門寫文章對他好一陣誇,誇元嘉帝念兄弟舊情,看樣子鐵了心也要上新帝的車。
當上皇帝後,哪怕不喜歡胤祹這樣的性格,也很難不接受他所帶來的利益,有他帶頭,他的人才兄弟們才能一批批出來。
胤祉晉封胤祹為貝子,並把他弄到禮部去了,他在那裡能成為他對舊製最封利的一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