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然,江寧伯請講!”顧秉謙等人眼中露出了理所當然的神情,楊峰會提要求才是正常的,如果他不提要求他們才會擔心呢。
“第一,臣希望陛下和諸公能下一份公文,朝廷要重開海禁!”
“什麼……”
楊峰第一個要求剛提出來,就引起了一片震動。
顧秉謙、黃立極等人的眼珠子幾乎都要凸了出來。重開海禁啊……這哪裡隻是個小小的要求,這是要求簡直太大了好不好。
明朝初年,沿襲唐、宋、元朝製度,繼續實行政府控製經管的朝貢貿易政策。朝貢貿易導致朝廷不斷賠本,以致“庫藏為虛”,給大明王朝帶來了越來越沉重的財政負擔。
而泥腿子出身的老朱同誌又固執的認為,明朝的根本在於農業,而農業的產值足以養活大明王朝。加之那時倭寇經常襲擾沿海,所以便下達了“片板不得下海”的決定,明令禁止老百姓私自出海。
自從下達了這個命令後,後來曆代的皇帝和官員一直都奉行著這個政策,中間雖然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縱觀整個大明王朝,這條禁令還是貫穿著大明王朝的兩百多年的曆史。
眾人沉默了一會後顧秉謙說道:“楊大人,這條可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製,不好改變啊!”
“祖製?”楊峰冷笑起來,“既然顧閣老提到了祖製,那麼咱們不妨都一一都撿起來如何,譬如太祖皇帝定下的那條但凡貪墨超過五十兩銀子就要剝皮充草,隻有國子監出來的監生才能當官,諸位看如何啊?”
“你……這如何使得?”黃立極也急了眼,如今大明的官絕大部分都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怎麼能跟國子監那些走後門的人相比,楊峰你這麼做可是在開曆史的倒車啊!而且貪墨超過五十兩就要剝皮充草的話,除了海瑞那樣的極品之外整個大明的官員還能剩下幾個人?
“怎麼……都不說話了?”楊峰麵含譏笑:“你們不是口口聲聲都說要遵循祖製嗎,現在怎麼不遵循了?我算是看明白了,對於諸位大人來說但凡是對自己有利的祖製你們就要遵守,若是對自己不利的祖製就裝作沒看到,是這樣嗎?”
饒是顧秉謙等人在官場混了大半輩子也被楊峰的話臊得老臉一紅。
楊峰繼續道:“陛下,諸位大人,其實大家都明白,所謂禁海令如今對於大明來說不過就是一個笑話,是用來約束那些平頭百姓的,那些江南的海商們哪家不是擁有數十條大海船,幾百乃至數千的水手,他們往返於南洋與扶桑之間,每年獲得的暴利何止千萬。得到好處最大的是他們,但同時對海禁最擁護的也是他們,其中的原因不用我說諸位也明白吧。”
顧秉謙等幾名閣老沉默了,就連王永光這個隸屬於東林黨的兵部尚書也默不作聲,他不是不想反駁,但這確實是事實,他想反駁也反駁不了。以前他還能用“與民爭利”這個借口來反對開海禁,但當楊峰在“真理報”上將東林黨人的真實麵目剝得乾乾淨淨後,這個借口就成了一個笑話。
與民爭利?恐怕是跟那些有錢的富商、鹽商以及海商們爭利吧?
不過作為東林黨人,在這件事大事上王永光若是不說句話也不行,他想了半天才結結巴巴的說道:“開海禁實在是太過事關重大,若是貿然開了海禁,恐怕江浙一帶要起渲染大波,與國無利啊。”
顧秉謙等人也附和道:“王大人說得有道理,望陛下三思!”
“這個嘛……”朱由校有些猶豫的看向了楊峰。
楊峰沉吟了一下後說道:“既然如此,咱們也不是立刻就開啟所有的海禁,總得一步步來嘛,咱們不如先讓福建開了海禁,諸位以為如何?反正如今的福建已經被鄭芝龍鬨得一片狼藉,重開海禁後也不怕變得更亂,陛下以為如何?”
朱由校轉念一想也是,如今的福建經曆了好幾個月的戰亂,早就是一片狼藉,現在即便是開了海禁,難道後果還能壞到哪裡去,開了再說吧。
想到這裡,朱由校心裡便有了決定:“好……就依愛卿所言,現在福建重開海禁,允許福建漁民百姓自由出入捕魚、做生意!”
說到最後,他又補充了一句:“當然了,要記得照章納稅!”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顧秉謙等人也知道有了楊峰的推動和朱由校的點頭,福建重開海禁一事已經是無法阻止,他們也隻得無奈的表示同意。
事情既然已經定了下來,朱由校很快就下旨任命楊峰為征南大都督,率領江寧衛和南京兩萬大軍出征福建,十日後出發。
隨著聖旨下達的還有福建重開海禁的旨意,隻是這道旨意卻被前一道旨意給掩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