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元!”
這個名字朱由校自然不陌生,事實上朱由校一直認為作為前任的戶部尚書李啟元是不合格的。
不……朱由校認為可以用屍位素餐甚至是瀆職來形容他,如今戶部的情況之所以這麼糟糕李啟元至少要承擔一半的責任。
前年的時候楊峰在揚州徹查八大鹽商的時候弄來了兩千萬兩銀子,就屬李啟元和高攀龍這些人罵得最厲害,但是當楊峰將這些銀子弄到京城的時候,他又急吼吼的跳出來主張要將這些銀子劃歸戶部,最後迫於平衡的考慮朱由校將五百萬兩銀子劃給了戶部。
隻是李啟元在弄到這五百兩銀子後隻用了短短大半年的時間就將這五百萬兩的銀子花得七七八八,國庫裡竟然隻剩下區區二十多萬兩銀子,而對方卻還振振有詞的說那些花出去的銀子是必須的,氣得朱由校找了個理由將他給罷了官。
按理說京官在罷官後一般都會選擇返回原籍,畢竟京城作為天子腳下,生活的成本可不低,而官場則素有人走茶涼之說,京官們罷官之後也失去了收入,想要在京城生活下去是比較困難的。
而讓人沒想到的是李啟元在罷官之後並沒有離開京城,而是留在京城四處鑽營試圖重新起複,這些朱由校都知道,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李啟元為了重新起複竟然使出了如此惡心人的手段。
這個手段惡心的地方就在於雖然大明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官員不得娶異族女子為妻,但一般來說官員都會遵守這個默契。這點不奇怪,就算是在幾百年後號稱民主的現代社會,也沒有哪個華夏政府官員敢堂而皇之的娶外國女人當老婆的,敢這樣的做的人那都是在拿自己的政治生命開玩笑。
楊峰作為朱由校最堅定的支持者,他的一舉一動都有無數人在觀望。以前之所以沒有人把這件事爆出來那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誰敢這麼做的話就是跟楊峰結下死仇,而且將這種東西爆出來對楊峰也沒有太大的殺傷力,所以大家也都裝做不知道,可現在李啟元卻突然毫無征兆的將這件事給爆了出來,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不對……李啟元雖然無能,但他絕不是傻子,他不會無緣無故這麼做。”朱由校喃喃低聲說了一句,隨後又問魏忠賢道:“這些天彈劾江寧侯的折子全都是因為他強搶皇太極大福晉的事情嗎?還有沒有彈劾彆的?”
魏忠賢思索了一下後先是搖搖頭,隨後又點點頭:“回陛下的話,您沒問奴婢還真給忘了,是有這麼一本折子,它彈劾的是江寧侯在在福建擁兵自重,圖謀不軌。”
“還有麼?”
朱由校不耐煩的擺了擺手,彈劾楊峰擁兵自重的折子近年來多得很,朱由校都看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