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賴一大早屁顛屁顛的跑去看他的新房子,吳大光跟李彤幾個打好招呼,拿上錢去村裡買點東西。
約莫半個小時左右,吳大光回來了,手裡提溜著小米雞蛋。
飯桌上……
“你們幾個趕過集沒有?”吳大光問。
除了李彤外,另外四個均是搖頭。
“一會兒咱先去集市上逛逛咋樣。”
“光哥,你們這的特產是啥啊?”劉琦最好奇的是當地的特產。
“特產?土算嗎?”吳大光笑道,山溝子裡一窮二白,除了滿地的風景,啥都沒有,過個五六年,搞一個旅遊開發沒準能帶動起來附近村子的經濟。
早飯吃一半,開始有村民陸陸續續的找上門來。
一位嬸子挎著一籃子玉米來到吳大光家:“大光,這是地裡的玉米,還嫩著呢,煮著吃給大城市裡來的娃嘗嘗鮮。”
又一位大哥拿了一布袋子花生:“大光啊,你出息了啊,咱村窮,沒啥好東西,我尋摸著你不種地,想吃點啥都得買,我就給你拿了一袋花生,都是剛出的。”
這時,人群中一個婦女扭扭捏捏的擠出人群,手中拿著兩條魚過來:“大光,我家男人昨個下河摸魚,摸了幾條白蓮,我給你拿兩條。”這名婦女正是搶奪過杏花衣服的女人。
此時他們是一群樸實的村民,因為經常下地乾活皮膚被曬的黑紅,年紀輕輕抬頭紋極重。
刁民與樸實的村民,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能力。
“謝謝鄉親們的好意了,你們拿這麼多東西過來,我怎麼好意思,你說我空手回來,啥都沒帶。”
“大光你這說哪的話,給你東西我們樂意,你不收著,就跟我們生份了。”村民說道。
客氣幾句,東西也就收下了。
聽說吳大光要去趕集,拖拉機車鬥上坐滿了人,這些人中很大部分隻是去集市上逛逛。
浩浩蕩蕩的拉著一大群人去了鎮子上。
吳大哥好走進集市口,個個攤主都認得他。
“大光回來了,聽張姐說你在縣裡混的不錯啊,啥時候提攜提攜我。”
“提攜你,你給大光提鞋吧。”
“就顯得你會點墨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