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的學生,由老師帶領下,正式與晨光服裝廠簽訂了勞務合同,簽約合同當天正好趕上中秋節,吳大光一人分了兩塊月餅,對於正式員工,一人一盒月餅,一箱牛奶,表示對職工們的慰問。
王坤在緊張的人手中調動出二十名職工,教這群學生如何操作機器,如何剪裁布料。
再有,下窪村的小學正式文件也下來了,為了感謝吳大光,小學名字就定為晨光小學,所要用的材料已經準備好了,二層小樓式,文件一下來就放鞭炮開工,吳大光還參加了動工儀式,在村民麵前那叫一個風光。
一切結束後,天氣漸漸轉涼,在人家穿單衣的時候,吳大光隨同晨光服裝廠的大流,已經裹上了毛衣,早晚溫差大,寧可捂著點,不能凍著,凍出病來都是自己受著。
有時候空閒了,吳大光會跟車去市去送貨,三天兩頭的在美食城的那家小餐館裡做一做。
期初老板對吳大光還有抵抗心理,去的次數多了,老板也就沒把他當回事,該乾什麼乾什麼,吳大光呢,也不再提收購這家店鋪,漸漸的習慣了吃上這一口,將故事融入食物中,這世上吳大光找不出第二個人了,老板是個好廚師,如果一直窩在這麼一家半死不活的小餐館裡,就毀了。
吳大光看得出來,老板有一道心門,塵封了太久,鏽死了。吳大光沒這個能力,所以他不再提收購店鋪的事。
十月二十號,吳大光像往常一樣來到小店裡,要了幾盤菜,一戶燒酒。
北方的氣溫已經到了十攝氏度,吳大光已經在吳記餐飲按了火爐,在吳記酒樓按了暖氣,畢竟吳記酒樓是自己的,舍得下手筆,吳記餐飲過年了年就到期了。
美食城裡,小店裡隻坐著吳大光一個人,一戶燒酒,一盤小炒。
“看日子,眼瞅著過冬了,你這咋連個爐子都舍不得升呢。”吳大光對著空氣說道。
“爐子是要升的,現在還不是時候,今年煤貴。”廚房裡的老板回道,吳大光來了幾次,他也就把他當成了熟人,他從吳大光一個個的電話裡,也知道吳大光是個什麼人,但是吳大光對他,連個名字都不知道。
“你就摳吧,我算過了,除去水電費,還有菜錢米錢飯錢,你也沒開銷了,乾啥不對自己好點。”
“冷慣了。”
吳大光從隨身的公文包裡拿出一套禮品裝,這是李彤設計的最新款,專供人送禮用的。一個黑色方盒子,上麵有晨光的logo和隨機的貼心廣告語,盒子看上去很上檔次,盒子裡是兩套衣服,一套保暖裝與一套外穿,適合初冬的天氣。
吳大拿著禮品裝走到出飯的窗口,將盒子塞進去。
“這是我廠子裡最新出的新款,你試試,合不合適。”吳大光像是隨口說的。
老板從裡麵打開黑色盒子,這是休閒裝係,老板沒拒絕,拿下了衣服說道:“又可以頂我一個月的飯錢了。”
“那是,白做的買賣,為什麼不做?”吳大光笑說,喝下最後一口酒,將碗筷送回來窗口,與之一起的還有一張名片:“我這有個倒騰煤的二道販子,提我名字能打八折,走了。”
“天要下雨了,大門後麵掛著把傘,拿上吧,不送。”
吳大光走出門口,看看外麵灰蒙蒙的天,看樣子隨時要下雨,折回店裡取下掛在門後麵的傘,離開了。
吳大光離開後,老板從碗碟下麵拿出名片,看了看,放進了口袋裡。
這樣的場景已經不止出現過一次了,有時候吳大光會帶上些水果來,最後稱有急事要辦,水果就留給了老板,也有時候,他會拿上一個星期的飯錢,實際上那一個星期,吃不到五頓飯。另外,吳大光在賬上交了夥食費,老二每次都要大老遠跑過來給員工取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