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竄門(2 / 2)

說是點了炭盆,實際上是燒的樹根,並不是木炭。

好在這會兒已經燒過了,沒什麼煙氣,不然樹根燃燒起來煙氣很大,根本熏得坐不住人。

李少雲坐在炭盆邊上。其實她還沒感覺到冷,剛才和李紅說的興起,你一眼我一語的,還真沒感覺到。

李紅家現在就剩下李紅和她媽媽兩個人,其他人不是去地裡轉看,就是出去找人聊閒天,現在都不在。

冬閒大家都這樣,東家竄西家的閒聊,不然就是去自家地裡轉轉,看看墒情什麼的。

三個人這會兒坐在炭盆前,李紅媽還拿著針線在納鞋底。

李少雲看那鞋樣大小,估計是給李紅爸做的。

現在人們已經習慣買鞋穿,鎮上解放鞋、牛筋底鞋賣的都很好。

主要是相對來說物美價廉,最關鍵一點是省時省力!

現在分田到戶了,農家人一年四季忙的哪有那個閒工夫做手工鞋?

手工鞋穿著舒服、跟腳,就是費工夫。

比如這納鞋底,從剪鞋樣子,煮漿糊、刮鞋底、晾乾到納鞋底,沒有幾天一周的下不來。

光是前麵三個步驟就要好幾天,至於納鞋底,這又得好幾天。

鞋底納好了,還有鞋幫呢!鞋幫相對鞋底來說工序就稍微簡單一些。

這些都弄好了,再給縫接到鞋底上。一雙鞋從開始做到上腳,連著不停的做,沒有小半個月功夫絕對做不好!

可見它的繁瑣。這是單鞋。

所以村裡的婦人們,以前做鞋子的時候,都是早早的把鞋底刮好、晾乾,有閒工夫的時候再納。

一雙鞋經常從春天做到冬天,都是抽空做的!

一家子的鞋,都靠著女主人的一雙手。農閒時要做家務、養豬養家禽,農忙時又跟著下田,可不就隻能抽空做!

要是棉鞋,就是李少雲以前穿的棉窩窩,又多了幾道工序!

但要說穿著舒服、透氣,還真就是這種算是手工定製的布鞋了!

之前市場上的鞋雖然方便,但農民能消費的起、能選擇的,也沒太大餘地。

現在生活條件一天天變好,人們手裡有了餘錢,買鞋的人就多了起來,漸漸變成普遍現象。

像李紅媽媽這樣還手工納鞋底做鞋子的人,村裡已經找不出幾個。

倒不是不會做,主要是不想費那個功夫!

農村婦女,不會納鞋底、做鞋子的,沒有幾個。過去不會做針線活兒的,真會被人笑話,而且是笑話一輩子!

李少雲之前就嘗試過自己做鞋墊,隻不過李爸不是太讚成。認為現在能買著穿了,等女兒長大了,誰還做鞋子啊!

所以李少雲就隻能遺憾地半途而廢。

要說自己納鞋底、做鞋子其實挺有趣的!就是費工夫,也費手!

納鞋底手上沒有幾分勁還真不行!講究的千層底鞋子,要求針腳細密,針腳大小必須保持一致,一行一行的橫平豎直,看上去特彆美觀。

李奶奶現在都不納鞋底了,就是覺得自己現在手上沒有了勁力,納出的鞋底不夠結實,做出來不經穿,美觀倒是其次了。

------題外話------

謝謝大家投的推薦票!感謝訂閱的小可愛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