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叛國的將軍(1 / 2)

晏褚從小習武, 可是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將領,光是有一身的武力也是不夠的,他必須還要才思敏捷,熟讀兵法, 因此在晏褚還很小的時候,作為他的生母,晏三夫人就已經開始替他進行了文學上的啟蒙。

晏三夫人出生邯鄲鄭家,鄭家並不是什麼顯貴的人家, 但在文人中間卻頗有地位, 尤其是晏三夫人的父親鄭老先生, 一手水墨丹青, 萬金難求。

在那樣的人家出來的女兒,晏三夫人也同樣癡迷於書本畫卷,在夫婿死後, 更是寄情於書畫中。

當初晏三爺還活著的時候,為了補償常年獨守空閨的嬌妻,時常會搜尋一些絕本的書冊,或是一些珍貴的紙張、墨硯給她。

那些東西, 在晏三爺去後晏三夫人就再也沒用過,隻有偶爾想念的時候,才會拿出來以解相思憂愁。

作為晏三夫人唯一的兒子,原身反倒成為了能夠經常接觸那些東西的人。

晏褚之所以能察覺到那份紙張中存在的問題, 還得多虧了現在他腦子裡為數不多的記憶。

明國有一個製墨大師名叫秦秋子, 經他的手研製出來的墨色如點漆, 不褪色,耐水性也好,這些都不是秋子墨最大的特色,秋子墨最讓人稱道的是它的香。

類似於藥墨的香氣,偏偏又混合著其他木香料的味道,書寫於紙上,香味百年不散。

秦秋子在成名後,所產出的墨硯就極少,幾乎是重金難求,他是明國人士,周國和薑國的人想要用著秋子墨,還得有那些來往於三國之間的行商,通常幾經轉手,價格也就更高了。

因此即便是達官顯貴的人家,能有一塊秋子墨也是如獲至寶,並不會輕易使用。

就如同晏家,隻有一塊秋子墨,還是晏三爺生前給夫人收集來了的。

這段記憶之所以如此清楚,就是因為晏三夫人的那塊秋子墨在原身七歲那年,因為覺得那香味好聞,給整個丟到水缸裡去了,最後被發現撈出來的時候,隻剩下小小一截,以及滿缸墨香的水。

或許對於那個使計陷害他的人而言,秋子墨隻是隨手就能使用的東西,既然習慣了,就不會覺得有什麼奇怪的了,在模仿他筆跡時就忽略了這一個致命的問題。

一來是晏褚從軍難道還特地隨身帶著一塊秋子墨嗎?二來就是薑國皇室有自己的專用墨硯,秋子墨並不會在薑國皇室中出現,既然如此,為何這信件來往的雙方,用的都是秋子墨呢?

晏褚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宣室殿內的人都愣住了。

因為秋子墨的香味雖然獨特,可是氣味清淡,隻有仔細聞才聞得到,它的主調依舊是墨香,而且所有人都光顧著辨彆上麵的字跡,根本就沒有仔細探尋過這字到底是用什麼墨寫的。

周王趕緊讓人拿一封信過來,放到鼻子底下仔細一聞,雖然清淡,但確實是秋子墨的味道沒錯。

“誰知道是不是你就喜歡那秋子墨,就是一直帶在身邊的呢,而且和你聯絡的也有可能不是薑國皇室中人啊。”

太子漲紅著臉說道,他的這番說辭,讓周王很是氣憤,自己這個兒子怎麼有一種一心想要置晏褚於死地的感覺。

太子代表的是整個大周皇室,他這般迫不及待,會不會讓人覺得這一切都是他的意思,認為他忌憚晏褚功高蓋主,聯合他人陷害於他?

周王心中警醒,敲了幾聲警鈴。

秋子墨在宮裡並不算極其少見的,至少周王自己就有兩塊,太子是儲君,周王也賜予過他,除此之外,皇後、二公主周明珠,也都有。

這麼想來,經過晏褚提出這個疑點後,朝臣們會不會懷疑他這個皇帝呢?

“秋子墨每年隻出十塊,五塊上貢明國皇室,剩下五塊賣給了誰,又轉手到了誰的手上,一切都有跡可循。”

晏三夫人急忙站出來跪下:“求陛下千萬不要得了小人的意,寒了功臣的心啊。”

她現在無比後悔,當初在夫君死後,她就不該把兒子交給公婆教導,讓他小小的人兒擔負起整個晏家的重責。

這些日子,兒子被關在天牢裡,生死未卜,又承受著整個大周的百姓的斥責辱罵。

晏三夫人本來是個比較安靜的性子,還頗有些清高,她受不了這樣巨大的差異,心裡一下子犯了左性。

她的夫君和兒子舍命保護的就是那麼一群人,既然如此,他們晏家又何必堅守著當初的承諾,她恨那些忘恩負義的人,也恨這大周王室,這一次脫險,無論怎麼樣,她都不會放她的兒子再去戰場了。

那些人不配,也不值得他守護。

“陛下,此事卻有疑點,不如把符將軍帶上來,問問他是如何發現這些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