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悅知道自己力量微薄, 能做的也極為有限, 她依舊想幫助眼前的少年。
他從來溫柔而強大, 在阿悅原本的時代還隻能算是高中生的年紀, 身上卻已經看不到尋常少年的衝動意氣, 似巍巍青山、淙淙流水,讓人總認為沒有什麼能打倒他。
可他到底還是一個普通人。
平心而論,從來到這裡且知道這是一本書中世界後, 阿悅幾乎沒主動去做過什麼。這個世界於她而言陌生、令人畏懼,早期連日的噩夢更使她不得安寧,即使知道了所謂的劇情, 她從來也不覺得自己就能夠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畢竟原本的她, 做的最多的事也不過是養病和看書。
最初的希冀,僅僅是自己能夠活得安然長久些而已。
細雨初歇的天色依然昏暗,阿悅伏在案邊許久,蓮女忍不住燃起燈盞, “小娘子剛起榻就坐在這兒寫了一個多時辰,也不怕傷眼, 歇會兒罷。”
她舉燈靠近了些, 目光不經意往案上一瞥,好奇道:“小娘子寫的是甚麼?怎麼婢看著奇奇怪怪的,好似認得, 又好似不認得。”
為防被人看見, 阿悅寫的是現代簡體漢字, 對這時候的人而言自然奇怪,“我胡亂寫的,自己也不大清楚。”
蓮女恍然點頭,安慰道:“也沒甚麼,婢像小娘子這麼大時還甚麼都不認識呢,更妨說寫。”
“……嗯。”看著滿滿的字,阿悅無意識將筆身抵在臉頰,一滴墨汁滴下,立刻將雪白的紙張暈染了大塊黑漬。
不知是不是碰巧,那點黑墨剛巧蓋住了傅文修的名字。
阿悅擱下了小羊毫。
這兩日她都在很努力地回憶劇情和夢中見到的種種,可是不得不承認,就算她把整本書倒背如流,對她或者說對此時有用的信息也太少了。
表兄魏昭隻是個不重要的男配,有關他的種種都言之甚少,更不用說他的家人。
在真實地接觸到外祖父等人之前,阿悅根本無法通過書中內容得知魏家人的情況。魏氏原先如何、憑甚麼起勢、魏昭如何即位……這些通通不知曉,正如阿悅無法得知傅文修到底是如何從魏昭手中奪得江山一樣。
而作為幾位男主、男配的白月光——阿悅自己,所經曆過的事情就描寫篇幅也多不到哪兒去。
夢中倒是有許多畫麵,可要從那些日常生活般的場景中提煉出有用的信息也很難,就連有關傅文修與寧彧等人的種種,那也都是在女主郭雅出場以後的著墨。
他們從前性情、身世背景如何,寥寥幾筆就能帶過。
但阿悅並非一無所獲,她還是發現了一些細節。
屋外忽然狂風大作,將外廳槅扇吹得哐哐作響,即便添了燈罩,燭火也開始明滅不定。
蓮女快步走去合窗,順帶放下簾子,“剛過晌午天兒還沒黑,風倒是起了,還好早早收了晾的衣裳,不然這時候得滿宮飛了。”
想象著那樣的情景,她被自己的話逗笑,轉頭卻撞見小娘子在燒紙,正是方才寫滿了字的那幾張,當即一嚇,“好好的怎就燒了?”
“不好看。”阿悅道,“被阿兄他們看到,定要笑話我。”
原來如此,蓮女笑道:“小娘子想多哩,郎君哪會笑話人。”
“嗷嗚……”因著大風,方才還在園子裡撒歡兒的肉肉邁著短小的四肢奔來,埋在阿悅腳邊不住地撒嬌。
“餓了嗎?”阿悅揉揉它,順手遞去了一塊肉乾,它立刻專心致誌地吃起零嘴來。
阿悅目光透過窗欞往外望,發現風著實大得很,樹木花枝四仰八伏,生長不久的鮮翠嫩葉被吹了滿地。
如蓮女擔心的那樣,空中當真飄了幾件衣裳,都是寬大輕逸的宮袍,遠遠望去好似真有人在飄著。
好些宮婢在匆匆尋地避風,有些身形清瘦些的幾乎要跟著風往後退。
“讓她們去大殿待著罷。”阿悅道,“廊下風大,反正暫時也做不了甚麼。”
蓮女應聲,轉頭看到屋內隻一盞昏昏燈火,看著沉寂清冷,不由道:“小娘子,還是再撥兩個宮婢入內伺候罷。她們手腳輕快,性子也靜,絕不會吵鬨。”
“不用。”阿悅搖頭,“有事喚一聲就好,裡屋不用待那麼多人。”
蓮女無奈出去了,覺得在這點上誰也沒有她們小娘子主意大。多些人伺候難道不更好嗎?她著實不懂。
這場狂風呼呼吹了約莫小半個時辰,期間並無雷雨。待它停歇時,宮內一片狼藉,花草被肆虐了遍,聽宮婢說那片有名的桃花林被吹得蕭條了大半,再不複嫣然美景。
趁著風停,阿悅去了大舅舅魏玨的住處。
魏玨說著是大好,甚至能下榻練劍了,但那些畢竟是太醫故意用來寬慰魏蛟的誇張說法。
他確實能正常行走,也能如常人一般自我打理,但大部分時辰還是需要躺在床榻上休息。
天色昏昏,大殿內倒是燈火通明,正似“蘭膏明燭,華鐙錯些”。
魏玨倚在榻邊看書,幽幽清麗的燈火將他側臉映成一片朦朧,讓阿悅忽而想起當初第一眼望見表兄魏昭的模樣。
他們的氣質無疑很像,但依外貌而言,繼承了文夫人五官的魏玨卻是要更“美”一些。
雖說這個字不大適合單獨形容男子,但這位大舅舅給阿悅的印象從來如此。如果他生在阿悅了解的那些時代,大約就是另一個衛階。
“阿悅來了。”魏玨放下書卷,“我還道今日大風,阿悅該歇息歇息,不想竟這麼勤快。”
阿悅小步跑去,“還有好些書想聽,便來打攪大舅舅了。”
魏玨一笑,“是我要多謝阿悅。”
魏玨半生大抵都沒這麼清閒過,父母夫人都不讓他做些甚麼,如今稍微有趣些能打發時間的,也隻能給這小外甥女讀讀書罷了。
他今日給阿悅讀的是《增廣賢文》,隨手翻過一頁,上麵第一句赫然便是“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