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構建大明命運共同體(2 / 2)

我是王富貴 青史儘成灰 7937 字 10個月前

“皇爺,這次俘斬近一萬五千,的的確確是前所未有的大捷,如何不能宣揚啊?”

“能!當然能!”朱厚熜氣道:“可這話誰都能說,就是他王富貴不能!”

“那,那奴婢叩請陛下,昭告天下,宣揚大捷,振奮人心!”

說著,黃錦趴在地上,撅起屁股,連連磕頭。

朱厚熜的臉一陣青,一陣紅,簡直想照著黃錦的屁股,狠狠來一腳!

你這個該死的奴婢,也讓王嶽給俘虜了不成?

朕讓你去充當朕的眼睛,不是給王嶽當傳聲筒啊!

“他王嶽打了這麼大的勝仗,已然是名震天下,還要朕給他宣揚,到時候人家隻知他王嶽,不知朕這個天子,你說,到了那時候,該怎麼辦?”

朱厚熜坐在了黃錦麵前,低著頭,笑嗬嗬道:“咱們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說句實話,朕沒把你們看成臣子,可正因為如此,朕才不能犯糊塗,那不是害朕,而是害了你們!你懂嗎?”

黃錦仰起頭,眼圈泛紅,很是感動。

“皇爺,奴婢懂得,可,可富貴哥也懂啊!他說了,這一次這麼大的勝利,不是他一個人的,他在戰場上,也沒有什麼作為,不過是靜觀其變而已。真正打贏這場仗的是無數的將士。在這些將士背後,是大明的子民百姓,是陛下推行變法,在順天清丈田畝……因為稅賦平均,老百姓有了投軍報國的動力,才有了今天的大捷。”

“歸根到底,這場勝利是皇爺的,是咱大明的。”黃錦鼓著腮幫,拳頭攥緊,眼睛有光。哪怕身為一個普通人,提到這一次的勝利,那也是與有榮焉!

“皇爺,曆來沒有千年王朝,卻有千年道統,那些士人結黨營私,居心叵測,他們跟皇爺鬨,無非就是想爭權奪利罷了!先帝正德,已經被他們弄得聲名狼藉,或許……或許連命都搭進去了,富貴哥這是為了皇爺謀劃啊!”

朱厚熜悚然一驚,他傻傻看著黃錦,沒想到這個奴婢竟然能說出這麼一番大道理……想到這裡,朱厚熜猛地抓過王嶽的親筆信,仔仔細細看了起來。

一連讀了三遍,朱厚熜漸漸有了明悟,王嶽的用意非但不是宣揚他的功績,反而是淡化他,把功夫放在普通將士上,放在這三年多來,大明發生的變化上麵……借助這一次的大捷,給登基以來的成果,做一個總結。

官員每三年要有一次考評,身為天子,難道不需要嗎?

正德皇兄,突然駕崩,自己從安陸進京,突然成了皇帝,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這個皇帝到底當得怎麼樣?

大明朝有沒有變化,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總要有個結論吧!

朱厚熜越想,越覺得王嶽的建議有道理!

這麼好的建議,明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怎麼自己一下子就想歪了……真是不應該,太不應該了!

朱厚熜居然陷入了深深的自責。

什麼都彆說了,就按照王嶽的提議,把這篇文章做起來!

朱厚熜立刻降旨,要求將獨山堡大捷,昭告天下,並且各個衙門都要張貼告示,把喜訊告訴治下百姓。

朱厚熜甚至還給地方官學下令,要求學子以這一次的大勝為題,寫文章,闡發用兵之策,安定邊疆之法。

另外,就是給有功將士厚賞,親自派遣錦衣衛,去將士的家鄉,宣布功勞,給予獎賞……從上到下,全都動起來。

朱厚熜拿出了全部的力氣,他能做到的也就這麼多,但是已經足夠了……有天子帶頭,其他的力量就可以跟進了。

王嶽最大的助力,就是心學一脈。

王艮、王畿、錢德洪等人,原本都在京城辦學,他們最先得到了大勝的消息……這幾個人大喜過望。

他們的心學,跟新軍其實是同出一源,都是這一次變法的碩果。

沒有均田興學,哪來心學學堂,遍布京師?

至於新軍,甚至跟陽明公的整軍有關係,如今獨山堡大捷,說句不見外的話,那就是自家人打了勝仗。

豈止是好,簡直好得嗷嗷叫!

在這個時候,賦詩慶賀,填詞做文章,這都是應有之意,更為重要的是,要讓更多人知道。

他們立刻前往各處,通知在京會館,讓他們出力,將消息散布出去……幾個老頭更是呼朋引伴,大肆宣揚。

最為關鍵,還有身在家鄉的陽明公,一定要讓他知道這個好消息。

在這幾年裡,心學勢力得到了長足進步,他們不隻是局限在東南一隅,力量遍及天下。

更有三教九流,許多勢力,加入其中,歸附到心學門下。

因此心學動起來,整個大明就動起來了。

遠在浙江的陽明公,也僅僅過了六天不到的時間,就得到了獨山堡的捷報!

“哈哈哈!”陽明公放聲大笑,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他選擇南下,歸鄉講學,最大的擔憂,就是九邊,就是自己整軍的成果,會不會人走茶涼,一切作廢……

現在有了這場大捷,非但不會受到影響,相反,王嶽比他走得更遠,勝利也更大,實在是太值得慶賀了。

而在慶賀之餘,陽明公覺得很有必要,給這些東南的讀書人,講講九邊的重要,講講一條長城,代表著什麼……很湊巧,在京的時候,王嶽就跟他聊過很多,陽明公也有自己的思考。

在短暫準備之後,陽明公寬袍大袖,風度翩翩,宛如神仙中人,登壇講學……在他的身後,掛著一張大明的地圖!

“這一次所講,和以往不同,不是講學問之爭,而是講我們的相同之處……我們以耕種紡織為生,幾千年來,我們守著腳下的土地,辛勤耕耘,養活自己,傳承家業,和我們秉持著一樣的生活方式,可以向北延伸,一直延伸到長城!”

陽明公在地圖上,用力一劃,“過了這一條線,北方就是逐水草而居韃虜……千百年來,曆朝曆代,都努力守住這一條線,因為一旦韃虜突破這裡,中原腹地就危在旦夕……中原不保,兩淮危矣,兩淮若失,江南必亡!兩百多年前,蒙古鐵騎渡江,南宋滅亡,我們的祖輩淪為四等賤民,史冊之上,斑斑血淚,豈能忘懷?”

“我們的命運,生死福禍,都跟幾千裡外的這一條線,連在了一起……我們不能關上門戶,過自己的小日子,我們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