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士氣不行,再碰上一個廢物統帥,幾萬人,十幾萬人,幾十萬人,一觸即潰的情況,也不是沒有。
這就非常考驗將領的個人能力,像韓信那種超級統兵天才,還有霍去病那種天生的騎兵統帥,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得到一個,就能創造出一段令人目眩的輝煌。
而名將又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古代戰爭,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再強大的王朝,也有意外的時候。
而一切的改變,就從參謀的出現開始。
因為有了數量相當多的參謀,他們會把作戰意圖,傳達給下麵的士兵,當然也會將士兵的意見,告訴上麵。
他們還能參與作戰計劃的製定,士兵組織調動,以及戰場指揮。
到了這一步,主將的本事依舊很重要,卻也不是唯一的製勝因素。
明軍在悄然之間,完成了驚天動地的劇變。
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唯有到了戰場上,他們才驚覺自己的強悍。
接下來就是針對安南的作戰。
整個過程乏善可陳,基本上就是演習的程度,甚至還有不如。
首先,大明的廣西和雲南方麵,虛張聲勢,做出繼續沿著永樂時代的進軍路線,討伐安南的姿態。
隨後新軍就借助船隻,到了安南國的中部。
在最細的地方,狠狠插進去一刀。
安南吞並了占婆時間不長,隨著南北被切斷,占婆的殘餘勢力,立刻複國,安南一下子丟了半個國土。
這還不算,明軍又火速北上,襲擊了從諒山等地匆忙調回的五萬安南人馬。
明軍強悍的火力,讓這些安南人全都傻了。
成片成片的倒下,屍體延綿幾十裡,河水都染成了紅色。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當初的懦夫仇鸞,這一次他負責後勤,不過卻不是軍中編製,而是類似民兵,海上武裝那種。
這貨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居然就帶著兩千多人,直取安南升龍府,偏偏還就讓他得手了。
無能懦夫一舉擒獲了安南國王!
這個消息,一下子炸暈了所有人。
安南也太廢了,怎麼連仇鸞都打不過啊,你們是豬嗎?
他們是不是,這個不好說。
但是有一個人,卻豬了!
那就是咱們的宣宗皇帝,小黑胖子朱瞻基。
一直以來,大明的文官,都特彆推崇仁宣之治。
把大胖子和小黑胖子,當成了標杆,隱隱有蓋過朱元璋和朱棣的意思。
大概的邏輯就是你們好大喜功,不如仁宗和宣宗愛護百姓,於民休息,真正為了老百姓好……這大概的邏輯就是吹宋朝的那些話術,你看宋人雖然要交納歲幣,雖然被動挨打,雖然先是被契丹錘,接著被西夏錘,還被金人搶去了開封,丟了半壁江山,最後連半壁江山都保不住,讓蒙古人搶走了。
但人家宋人過得很富裕啊,人家文化發達啊,人家君王仁慈,對待讀書人很好,要什麼國家強大,小民尊嚴不重要嗎?
對不起,你要是拿這套話,在靖康年間,跑去開封,跟老百姓說,保證連骨頭渣都不剩!
國家強弱就擺在那裡,任何腦筋正常的人,都知道該怎麼選擇。
宣宗放棄了安南,如今嘉靖大破安南,這塊昔日的故地,有望重新回到大明的手裡。那些鼓吹宣宗的人,是不是很尷尬呢?
而且頭些時候,王嶽放出了《平吳大誥》,這篇來自安南的雄文,經過報紙的宣揚,不說人儘皆知,也差不多了。
在裡麵安南把宣宗朱瞻基罵得一文不值,而當時的大明也就裝了糊塗,這算什麼啊?
哪裡是盛世的氣象?
誰敢說這是對的,上去就給兩巴掌。
反正你都是挨打是對的,那就打你唄!
不但要打,還要望你臉上啐幾口。
不服啊,不服來打我啊!
囂張了一百年的安南,終於遭到了來自朱厚熜的毒打。
“方尚書,朕今日到了太廟,告慰列祖列宗,尤其是宣宗皇帝……朕替他出了口惡氣,報了大仇,那他是不是也該……知道進退啊?”
方獻夫不明所以,什麼意思啊?
“沒什麼,沒什麼的,就是這太廟的位置似乎少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