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三位皇帝的戰爭(1 / 2)

630shu ,最快更新我是王富貴最新章節!

王嶽踩著細膩的沙粒,麵前是一座幽深的海灣,兩邊的海岸線向北延伸,好似一隻母雞張開雙翅,嗬護著港口裡的雞仔。

毫無疑問,這是一處優良的港口,隻要身後的蘇伊士運河修通,這裡就會成為地中海南岸的一顆明珠,光華萬丈,耀眼奪目。

河裡流淌的不再是水,而是真金白銀。

王嶽的眼前仿佛出現了千帆競過的壯觀場景……他掰著手指頭算了算,按照國內傳來的消息,自己的外孫多半已經出世了,當然也可能是外孫女,不過王嶽是不在意的。他不光有了妻兒,還有了孫輩。

一粒漂泊的種子,生根發芽,長成大樹,開花結果……他不是飄萍,而是實實在在,紮進了土裡,骨子裡……

和這個時代越是緊密,王嶽就越是自豪。

毫無疑問,大明朝已經走上了完全不一樣的道路,甚至說整個世界都開始變了……

徒弟兼女婿的朱載基給他寫了一封長信,與運河平行,連結南北二京的鐵路全線通車在即。

有了這條鐵路,隻需要三天的時間,就可以從北京趕到南京,半個月時間,就可以完成一萬五千兵力的部署。

這些全都是過去不敢想的事情。

不過身為王嶽的學生,顯然不會輕易滿足,朱載基甚至規劃著,要修一條複線,而且他還提出了一個暢想,那就是再次遷都應天。

沒錯!

就是遷都!

當年朱棣把都城從應天遷到了北京,其中的籌算當然是多種多樣,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

這一次朱載基遷都,卻是希望平衡南北。

長久以來,王嶽的經營都在北方,天津市舶司、薊鎮鐵廠、西山書院……這些最新的東西,最好的人才,都集中在北方。

結果就是北方重工業高度發達,鋼鐵煤炭的產量都占到了九成以上,冠絕大明……當然了,這樣的後果也很明顯。

重工業雲集,京城人口壓力巨大,汙染嚴重,到了冬天,濃煙彌漫,京城的天都是黑的。

朱載基覺得遷都之後,能把大部分的衙門和官員遷到南方,緩解北方壓力。

而且朱載基也有獨到的見解……其實整個大明,最適合發展經濟的,還是南方。

僅僅從氣候來看,長江以南,幾乎常年能夠戶外勞作,到了北方卻不行,也就是說,同樣投入一筆錢乾工程,南方隻需要北方一半的時間,就能回本,效率相差之大,十分驚人。

光是從鐵路修建,就看得出來,淮河以南的區域,分段修建的效率就比北方快了三分之一。

經濟學告訴我們,時間就是金錢啊,資金占用也是成本啊!

遷都南京,加大投資南方,毫無疑問是效率更高的選擇。而且從國力上講,大明北方的威脅早就不存在了。

真正可怕的是內部,是南方!

遷都之後,就能加強對南方控製,更好掌握江南人心……

麵對這封洋洋灑灑,理由充分的書信,王嶽隻是哼了一聲。

這小兔崽子,也會耍心眼了。

他說的這些都對,遷都應天也不是不行……但毫無疑問,要是讓朱厚熜知道,保證又要暴跳如雷。

因為北京是朱厚熜挫敗舊臣,獨掌朝權的地方。也是他投入最多,最為用心的所在。

相比之下,朱厚熜對江南,更多的則是提防戒備,當然也有人很熟悉江南,那就是朱載基!

他少年時候,以儲君身份南下,不但得到了張璁和王陽明的指點,還鏟除了江南的世家,確立起強大的威信,他甚至還跑到海南教書,就連嶺南也傳頌著太子的仁慈。

而且楊慎去了天竺之後,就有一大批理學儒士聚集在朱載基的麾下……其實這麼說有點不妥,心學不斷發展改變,理學卻也不是一成不變。

事實上現在的理學已經吸取了不少心學的東西,甚至也開始提倡技術發明,推崇商業進步,但同時理學也認為過猶不及,對待工商發展要有約束。

從某種角度來講,朱載基甚至更喜歡理學的主張……當然前提是能表裡如一。

遷都應天,擺脫朱厚熜的陰影,朱載基是真的要大乾一場了!

“這小子是有點魄力!”

王嶽抱著胳膊,微微含笑。

對於眼下的大明來說,隻要不出大問題,走向強盛富裕,是沒有問題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相反,盛極而衰的教訓,不勝枚舉。

任何一個大帝國都有這個毛病,但外部壓力消失之後,內部的利益集團就會迅速崛起,侵吞一切利益,魏晉的世家,關隴門閥,無不如是,他們會搶走百姓手裡的最後一顆白菜……

畢竟沒有外敵的威脅,他們才不需要向窮人妥協。

能暫緩這個趨勢的辦法不多,通常的經驗就是對外用兵,拿海外的利益,來喂養國內貪婪的資本。

朱載基這小子要更聰明一點,他針鋒相對,采取了兩手策略。

第一呢,朱載基大量向海外派遣官員……這裡麵有歐陽必進這種被彈劾的,也有很多得到鼓勵,自己出海的。不光是官員,還有許許多多學者,凡是大明覺得多餘的,全都往外麵送。

趕走這些人,就像是給係統定期清理垃圾一般,也免得他們互相勾結,形成頑固的利益集團。

說來也諷刺,這些“垃圾”在彆人的眼睛裡,可是十足的寶貝,比如……俺答!

沒錯,就是稱雄印度的俺答汗。

同波斯講和之後,俺答指揮多達二十萬騎兵,殺回了印度,很快他清除了莫臥兒帝國的痕跡,建立起自己的統治秩序。

這個統治秩序也非常簡單,就是拿南邊的印度人去統治北邊的印度人,拿東邊的印度人去牽製西邊的印度人。

當然了,不管怎麼折騰,這些印度人的上層,都是一批來自東方的文官,而這批文官又服務於俺答。

這樣一來,印度就變成了一個養殖場,廠長就是俺答,東方的文官就成了員工,至於下麵的牲畜,按照牛馬豬羊來區分,隻要沒法聯合起來,俺答就能高枕無憂。

當然作為一個頗有誌向的人物,俺答也清楚光靠著文官控製印度,還是會有風險,他需要一支能夠戰鬥的軍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