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己的親閨女,林有地才沒有擺臉色。
哪怕知道孩子能賺錢,依然希望她能攢一些錢。
這是老一輩的人許多人的通病。
林曉花清楚父母的習慣,知道他們是苦日子過慣了。
可理解歸理解,她也想讓爹明白。
錢賺了,就是為了改善生活的。
“天氣熱了,買些棉布做些貼身的衣裳穿,也省的睡覺的時候難受。”
這時節睡覺大都是沒有睡衣的。
或者說穿的所謂睡衣也是帶著補丁的。
如今手裡有錢了,自然要改善一下家裡的生活。
“有錢也不是這麼花的,那貼身的衣裳,穿啥樣的不行?”
在林有地看來,閨女就是錢多了燒得慌。
這裡麵的衣裳外人又看不到,穿那麼好乾什麼?
這就是觀念不同,造成的思想差異。
林曉花知道一時間改變不了自家爹的想法,就轉而道:
“大姐的肚子也大了,估計再有幾個月也就生了。
這棉布多買些,也給大姐的孩子做幾身衣裳。”
這樣爹就說不出旁的了。
結果林曉花這個從後世過來的,顯然又預估錯了。
“小孩子能穿多少衣裳?
還做啥新衣裳啊,再說你們小時候的衣裳你娘都給留著呢。
正好給你大姐的孩子穿。
回頭等你有了孩子,還能接著穿......小孩子家家的,沒那麼嬌氣。”
林有地說的理所當然的。
林曉花捂臉。
“我們小時候的衣裳還留著呢?”
這可真是不浪費啊。
好吧,自己又忘了。
這時節的人都是勤勞奮鬥節儉樸實無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