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花不敢肯定自己能不能治得好姐夫,前世也看了,但是沒有看好,後來大姐的日子才越來越淒慘。
如果可以,林曉花當然想要改變這一切。
“我也想了,就是吧,怕你大姐夫不願意。”
這年頭,采石場的工作也不好找,這還是拖了一個遠親給弄得,一個月好幾十塊錢,比許多上班的工人工資還高,她也擔心男人不樂意。
“有啥樂意不樂意的啊,就是在那邊租個房子,然後買個籠屜啥的蒸包子賣。我大姐夫不是有那蒸包子、蒸饅頭的手藝嗎。那邊采石場的飯菜不好,工人還有錢,到時候賣大包子,肉餡的包子,我就不相信沒有人吃。”
這種隻要肯下力氣,就沒有不賺錢的道理。
要不是大姐夫的腿按照記憶孩子出生前後就會出事兒,林曉花也不會挑在大姐懷孕的時候說這事兒。
“就是大姐你懷孕呢,不能累著了,讓我大姐夫乾活,他一個大男人,有的是力氣,大姐你隻管幫著收錢就行。”
林曉花諄諄告誡,“本來這應該是你孩子大一點兒才乾這個,但是我覺得現在是個好時候。改革開放了,市場經濟也開放了,如果不抓住這個時候,那可真是白瞎了。”
先拿國家的好形勢給大姐分析了一下,又說了具體情況。
“你和我大姐夫常年分居兩地也不是個好辦法,且不說大姐你跟婆婆他們相處的咋樣,這兩口子總不在一處,也不行。再說孩子呢,以後孩子的成長都沒有父親的陪伴,那孩子這一塊就是缺失的,對孩子也不好......”
巴拉巴拉,林曉花一個後世的成功女企業家,說服一個自家大姐還不是手到擒來的。
事實上,林曉荷因為兩地分居,也是吃了不少苦。
所有跟著婆婆獨立過日子的媳婦都知道,這日子,不是你能忍了,就能順心過下去的。
畢竟是兩代人,又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還是婆媳關係,千年以來聖人都沒解決的了的問題,她一個小女人有多大本事就能完全處理好這種複雜關係?
說白了,不過是互相忍耐罷了。
偏偏這年代的婆婆,還沒有後世的開明,受氣什麼的在所難免。
不說彆的,就說林曉荷懷孕這件事兒,剛結婚那兩年都沒有孩子,可沒少被婆婆明裡暗裡數落。
問題是,男人常年不在家,讓她一個人跟誰去懷孕?
偏偏婆婆明明知道這些道理,也不去想,一味地指責她......想想那些糟心的事兒,林曉荷就巴不得跟男人在一起,哪怕住個窩棚,她也願意。
“趁著現在天氣暖和,先把攤子支起來,這邊離采石場也不遠,明兒讓爹送你過去,先跟大姐夫商量商量,到時候我出二百塊錢,就說是爹娘借給你們先乾買賣的。
我大姐夫要是舍不得他那份工作呢,就先讓他一邊乾活一邊少蒸包子去賣,到時候爹過去幫忙幾天,看到收益,大姐夫就樂意了。”
林曉花相信,享受到改革開放的紅利,沒有人會再死守著所謂的工資過日子的。
林曉荷也的確動了心思,見賺錢都是成百成百的妹妹說的信誓旦旦,她重重的點點頭。
“成,明兒我就去找你姐夫。”
若乾年後,當林曉荷再回憶起這個足夠改變她一生的時候,也是感慨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