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陳禮教授給了一個很大的‘誘餌’――共同一作,但這也是在考驗喬依之的真本事,因為她不一定有實力可以在十天……不對,九天內找到自己哪裡寫錯了並且改正過來。
就連陳禮和肖孟昌都推敲了一周的錯誤,隻給喬依之十天時間……
肖孟昌自己都覺得老陳有點過分。
陳禮一改往日愛笑愛說的作風,跟老肖學術性的討論道:“我們那七天也不是隻推敲錯誤了啊。”
院裡各種開會,各種給學生上課、改論文,更彆提兩人還承擔了其他的研究任務。
因此,能用在這份研究上的時間,其實並不多。
但肖孟昌還是覺得陳禮這麼做太欺負人家姑娘了。
陳禮平素最不喜歡背鍋,他辯解:“我真的一點都不覺得我過分啊,我留給我學生分析錯誤的時間一般都是7-10天。”
肖孟昌簡直都不想說話。
小喬跟陳禮現在的四個學生能比嗎?現在那些學生都是被陳禮給壓榨的……剛開始大家可都是循序漸進的啊。
後來量變引起了質變,老陳才突然給他們加大難度的。
而小喬一上來就是hard模式,陳禮還不準人說他自己的要求過分。
兩人冷颼颼的來實驗室,一個多小時後各自找了件工服披著往回走。
肖孟昌因為小喬的天賦而開心,但陳禮卻想的比較多……
陳禮直接要求喬依之能做到他現在博士生的程度也不是沒原因的,不管是喬依之對算法的敏感度,還有她強大的學習、舉一反三的能力,都讓陳禮有種‘小喬肯定經過專業的博士培訓’的感覺。
而且還是最頂尖的那種。
因為到了博士這個程度,已經不是導師帶著你做實驗了。
而是你主動思考你要做什麼,自己相關文獻後去找導師給你類似於指路那樣的指導。
導師並不會手把手教你做什麼,一切都得自學。
而這個自學能力,就是在讀博前兩年一步步培養出來的。
不過,說實在的,大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其實也在自學,不過大學生們是為了考試拿高分,而博士生們則是在訓練自己的自製力和思維能力。
遇到一個好的導師,比如陳禮這種,他會把原本包裹在天才外麵的那層普通人的外殼給剝下來,讓天才變得鋒芒畢露,讓天才從普通人中脫穎而出。
試想,如果全天下的博導都僅僅隻是指導學生做課題的話,那就不會有那麼多學生為了去名校而不斷的提升自己了。
名校之所以‘名’,可能就是因為學生去了那裡,會發生本質的蛻變吧。
陳禮之所以這麼要求,就是因為他能感覺到小喬天資聰穎的背後,其實很可能已經被其他大牛給指導過了。
所以,他相信小
喬可以在10天內找出算法中的錯誤並改正出來。
喬依之並不知道陳教授的想法,如果她知道了,恐怕也會無奈的搖頭。
很不幸,她上輩子遇到的每一位導師帶她的時間都很短,因此,她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恩師’。
就連Stuart,也僅僅是她的指導老師。
那些自學方法,都是她當初在醫院坐‘冷板凳’的那十年,一個人潛心搞研究,自己琢磨出來的提高自己的技巧。
‘十年磨一劍’,用在這裡可能還算恰當吧。
-
喬依之把文獻分類做了三分之一,眼看著都快十點了,她洗了澡就去睡覺。
明天就是禮拜一,還得去學校上課啊。
喬依之把文獻裝在自己的書包裡,她覺得利用早讀開始前的一個小時,還是可以總結一點的。
最後臨睡前,喬依之看了一眼微信,她跟姐姐的聊天記錄還停留在自己問候的那句‘姐,戲份殺青了嗎,什麼時候回家啊。’
喬依之想,姐姐沒有回自己消息,應該是還在忙。
畢竟拍戲也有拍夜場的時候,不拿手機也是正常的。
喬依之關掉手機的聲音,從被窩裡探出胳膊,把手機放在床頭桌上,然後關了燈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