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大將軍都這樣切身實地執行了如何逃跑,士兵們哪裡還有再戰的意誌?
旗幟被胡亂踩踏,戰鼓也來不及收回。敗兵之勢,席卷了每一個人的心頭,讓他們隻想著逃跑,保命....
敵追我打,眼看著敵軍敗勢已定,遠昌軍隊士氣高昂,士兵們臉上都躍躍欲試,似乎還可以再戰個三百回合。
然而此時,安北軍將軍和巾幗軍將軍之間卻發生了意見分歧。
嚴北強認為應該乘勝追擊,一舉將北涼聯軍打怕,打得他們不敢再來犯。
袁琳潔認為,驅退敵軍的目的已經達到。
窮寇莫追,北涼聯軍隻是潰逃,並沒有損失太多人。況且這些北方遊牧民族擅長騎射,若是要在寒冬曠野中追趕,我軍說不定會吃大虧。
被逼入絕境中的狼群,絕對會反身撕咬,用儘全力也要咬掉對手一層皮。
雙方各持己見,爭執不休,一時分不出個輸贏。
安北軍的數量遠超巾幗軍,嚴北強見爭執不出結果,便冷哼一聲,轉身離開。
隨後嚴北強命令麾下安北軍,全軍追擊,誓要將北涼聯軍殺得片甲不留。
見安北軍追討的決心已定,袁琳潔也無可奈何。
雖然二人皆是將軍,品階相同。但是袁琳潔畢竟還是以輔助為主,巾幗軍的人數不足安北軍的十分之一。
若是安北軍追擊成功,事後再上奏。嚴北強以消極作戰,懈怠停滯不前為由,彈劾袁琳潔的話,隻怕她會受到重罰。
長歎一口氣,袁琳潔也隻能將巾幗軍分派下去,依舊是之前的列隊,與安北軍共同協作,一起追擊。
北涼聯軍來時宛如一條繩上的螞蚱,去時猶如被打散的無頭蒼蠅。
番渾和突於施逃往東北方向,北涼向著正北的城池逃去。
蒙歌那軍隊人數最少,追擊的遠昌部隊數量也是最少的。他們最先逃離,距離最遠,一路向西北方向狂衝而去。
那裡過去兩百多裡,是蒙歌那最近的城池,名叫隴上城。
嚴北強和袁琳潔帶領的部隊最先追上了北涼軍,雙方發生激戰。
果然如袁琳潔所說,對方拚儘全力反撲,致使遠昌部隊傷亡慘重。雖然北涼軍也死傷無數,但是這對遠昌國來說並不是什麼好處。
嚴北強為了麵子,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追擊。
袁琳潔竭力阻攔,雙方爆發了數次爭吵,險些就要鬨內訌。
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岑湘和李誠部隊仍然在追擊。
除了原先的騎兵,安北軍還撥了一萬多步兵前來,一同追擊蒙歌那。
一直追到了隴上城腳下。
嚴北強和袁琳潔雖然意見不合,但是並沒有下達收兵的命令,因此岑湘隻能硬著頭皮跟上安北軍的步伐。
兩天時間,他們日夜兼程、披星戴月。每晚隻睡不到三個時辰,就拔營出發,繼續追擊。
寒風冰冷刺骨,似乎無孔不入,要突破所有的禦寒衣物,直接侵入士兵們的骨頭之中。
在這樣不遺餘力的追趕之中,李誠岑湘兩支部隊,僅用兩天就看到了蒙歌那隊伍的身影。
然而蒙歌那卻與隴上城的部隊裡應外合,率先衝入了城中,關閉了城門。
李誠不急於攻城,他命令部下在城外安營紮寨,全軍休整之後再做打算。
第二天,還未等李誠和岑湘商議進攻事宜,隴上城的城門竟然直接打開了。
從城內出來了幾名穿著異族官員服飾的人。
他們走到了營帳前,要求麵見遠昌部隊的領軍,表達了投降的意思,奉上了城主和將軍共同蓋章的降書,請求商議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