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宮內, 裴章正在發怒,狠狠一甩袖子,一屋子的人全都跪了下來。其中有錦衣衛指揮使馮淼,還有禁衛軍的統領以及看守天牢的官員。
裴章冷冷地看著他們:“在朕的眼皮底下, 重兵把守的皇宮, 讓幾十個外族人溜進來不說,還讓他們把要犯給劫走了。過幾日, 是不是有刺客要把刀架在朕的脖子上, 而你們都不知道?!”
“皇上恕罪。”眾人齊聲喊道。
“除了這句,你們還會什麼?限你們三日把兀術抓到!”
馮淼抬頭看著皇帝:“可是皇上,京城那麼大,就算挨家挨戶地搜,也需好幾日的時間。找那麼三個人, 無異於大海撈針, 請您明示, 我們要從何處下手……”
裴章道:“三個受傷的人, 能走得遠嗎?他們想藏身,又不想引人注目,當然就在皇城附近。怎麼搜, 去誰家搜,還要朕教你?”
馮淼不敢說話了。他聽這話的意思, 皇上好像知道兀術在哪裡?
皇城附近,又不引人注目,無非是那些王公大臣的府邸。兀術是韃靼的王子, 朝中與韃靼尚算熟悉的隻有靖遠侯。兀術又是靖遠侯送到京城來的,那這麼說,兀術很有可能去找靖遠侯了。
如果真的帶人去搜靖遠侯府,又把人從靖遠侯府邸把兀術搜出來,那真是一場血雨腥風……
“都下去吧。”裴章不耐地揮手道。
一行人不敢多言,戰戰兢兢地爬起來,灰溜溜地退出去了。
裴章餘怒未消,胸膛微微起伏,腦中有一陣暈眩的感覺。他伸手扶住龍椅的椅背,努力地晃了下頭,視線複又清明。禦醫要他平心靜氣,多多休息。可他知道兀術被人救走之後,抑製不住地氣血上湧。
他的皇宮,他的臣子,並不像他想的那麼牢固和有用。
可緊接著,推測出兀術有可能的藏身之處後,他的內心深處又莫名地湧出種興奮的感覺。他一直想找機會除掉裴延,現在老天終於把這個機會送到了他的麵前。他早已經下了聖旨,窩藏兀術,罪同謀逆。以裴章對裴延的了解,這個人滿腔熱血,骨子裡極重義氣,應該不會見死不救。隻要裴延敢幫兀術,那麼他就是自尋死路。
靖遠侯這根刺早已經埋在他心裡多年,從裴家與先帝在世的糾葛,再到如今裴延對他皇權的威脅,兩代的恩怨累積下來,幾乎到了無法共存的地步。
“皇上。”大內官走進來,作揖道,“幾位閣老求見。”
前些日子,因為皇帝對韃靼使臣團的怠慢,閣臣已經多番進諫。裴章不耐煩與這些老朽之人解釋自己的動機,依舊是我行我素。在他的版圖裡,整個北境都應該劃入大業的疆域,而這一天,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這群頑固的老臣今日見不到他的話,明日肯定還會再來。
“讓他們進來。”裴章坐在龍椅上,神色恢複如常。
高泰等人進入殿中,二話不說地跪在地上。高泰最晚入閣,官位也比較低,所以跪在最後。這裡本來沒有他說話的份兒,但是入了閣,在朝為官,便有很多的身不由己。今日這些人說要來進諫,若單單他一個置身事外,恐怕以後也沒辦法在內閣呆下去。
他自詡了解皇帝。雖然他與皇帝的接觸不多,隻是此前開經筵的時候,做過幾次日講官。但他發現皇上對任何事物,包括儒家經典都有自己讀到的見解,並且很難被改變。
高泰前麵的老臣說道:“皇上,此次韃靼使臣團之事,歸根結底,是皇上之失。您現在弄得滿城風雨,邊境緊張,是否考慮清楚這麼做的後果?”
裴章說得雲淡風輕:“不過是開戰罷了,有何可懼?”
“皇上。”另一個大臣說道,“這些年,大業與韃靼在邊境雖時有摩擦,但沒有再起大規模的戰爭,是兩國百姓之福啊!如今您將韃靼汗王的親弟弟扣押,還要治他的罪,這不僅僅是兩國邦交的問題,更是侮辱了韃靼的王室。韃靼舉國上下,會為了尊嚴而向大業宣戰。那麼兩國好不容易換來的和平,不就付之東流了嗎?”
大業的文官向來敢作敢為,為了說出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哪怕豁出性命眉頭也不會皺一下。內閣本就是為了幫助皇上處理大小政事而存在,同時也肩負著監督帝王言行的責任。
裴章義正言辭地說道:“我的先祖本就是從韃靼皇室的先祖手中,奪得的江山。你們以為,我們跟他們真的可以和平共處嗎?韃靼物資缺乏,每到冬天,就有許多平民百姓會凍死和餓死。那些手握兵權的貴族,就會伺機侵擾我國的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你們口中所謂的數年和平,隻是我們一再的忍讓,沒有報複回去而已。”
他站起來,走到幾個重臣麵前,手背在身後,脊梁挺得很直。
“朕告訴你們,他們想要多開互市,不過是想讓更多的韃靼人能到大業來,了解我們,從而想辦法對付我們。讓雙方的軍隊各退幾裡,這是權宜之計。我們中原人講信用,等到真把兵撤了,在那裡生活的百姓,都會因為這個愚蠢的決定而付出代價。”
高泰看到跪在他前麵的幾個人麵麵相覷,都不說話了。不得不說,皇上的確是個天生的帝王。不管韃靼是否抱著這樣的心理,被他這樣煞有介事地說出來,在場的人就無不信服。懂得操縱人心,才是帝王權術的最高境界。
裴章抬手按了按額頭,說道:“朕有些累了,眾位愛卿若沒有彆的事,就先下去吧。”
這幾位閣臣本來都做好了拚死進諫的準備,現在一個拳頭打在棉花上,都有些悻悻然,隻能告退。高泰按製是要最後退出去的,但皇帝忽然叫住了他。
其它人都好奇地看了他一眼,他隻能跪在地上不動。
“方才高愛卿怎麼沒說話?”裴章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