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1 / 2)

紅樓老太太 香溪河畔草 12229 字 9個月前

石梅不僅閉門謝客, 還叮囑賈赦父子們不要插手張道爺的事情。

那麼多人要活命,自管有人去收他。

榮寧二府最好片葉不沾身。

半個月後, 張道爺被人發現跌死在山澗。

死得毫無破綻。

據說是天黑趕路, 失足跌落。

刑部介入,周邊沒找到任何的蛛絲馬跡。

這一年中秋,皇宮氣壓低迷。

皇帝病了,誰也沒有心情過節。

太子除了治理朝政, 每日早晚還要去乾清宮伺疾。

民間也不敢大肆慶賀。

榮府裡。

石梅悄悄給孩子們打了各色口味的月餅,卻不敢送人,免得被禦史抓住做文章。

雖然是關著門。

但是, 榮府孩子們的夥食並不差。

石梅無事便給孩子們琢磨各色的吃食。

薯天琢磨各色的粥, 小米粥,碧米粥, 南瓜粥……

冬日來了,便給孩子們煲湯,豬骨湯,牛骨湯,羊排湯,雞湯、飛龍湯、魚湯。

總之想方設法給孩子們補身子。

每日還帶著孩子們登山舞劍,鍛煉身體。

咱們不出去娛樂,咱們躲在家裡鍛煉滋補長個子。

這一年冬月,醇正帝還熬著呢。

結果,惠妃名下的二皇子順溜皇子歿了。

惠妃胡瑩兒哭得的死去活來,總覺得是有人治死了皇子, 要找皇帝做主。

皇後阻攔,她便跟皇後拚命。

皇後不得已,答應讓胡瑩兒遠遠的看一眼皇帝。

結果,胡瑩兒見了皇帝便大哭大鬨,直接說是皇後故意治死了皇子。

醇正帝這些日子偶爾也會清醒,有人探視也會流淚,有些知覺。

胡瑩兒這一哭,算是要了醇正帝的老命了。

醇正帝在這一刻竟然清醒了。

他竟然還說了話:“大皇子怎麼啦?”

醇正帝心裡其實從來沒有把水陽當成兒子。

平日精神好,還能注意言辭,此刻竟然露了破綻。

胡瑩兒沒有聽出皇帝口裡的失誤,頓時抓住皇帝大哭:“皇上,二皇子死了,被人害死了。

他本來可以不死的。

但是,有人故意使壞作梗。

皇兒病了,竟然攔著不讓派遣最好的太醫安太醫……”

胡瑩兒直指皇後害死了二皇子。

因為,她要求安太醫給皇子診脈。

皇後派遣的卻是庸醫。

皇後低頭站著,任憑胡瑩兒犯蠢。

安元芝被下獄,隻是封鎖了消息,可不是她阻攔。

醇正帝眼下卻顧不上誰怠慢了胡瑩兒。

他關心的是自己的血脈,當聽說兒子死了,想著更加虛弱的福哥兒。

醇正帝頓時心頭一熱,嘴裡的鮮血噴射而出。

正趴在床上哭訴的胡瑩兒被噴了一臉的鮮血,頓時發出淒厲的尖叫。

汲汲營營一輩子,方才登基做了七年的兒皇帝的醇正帝,與醇正七年冬月十五,龍禦歸天了。

這一日,石梅正熬了高湯,準備了十幾種涮菜,帶著兒媳婦孫媳婦,重孫子吃鍋子。

大晌午的,忽然從宮中傳出來了三次九聲喪鐘。

喪鐘有講究,帝王薨逝,敲三次喪鐘,每次三下。

後妃薨逝,也敲三次,每次敲兩下。

九聲喪鐘!

石梅頓悟,醇正帝龍禦歸天了。

唯賈葳賈蔚不知。

正式的訃聞發布之前,誰也不敢聲張。

石梅與張氏水靈,麵麵相覷,不敢作聲。

賈蘭已經讀書明理懂得禮儀。

他聽完之後滿臉的肅穆:“老祖,宮中聖駕殯天了!”

石梅頷首,卻伸手摸摸賈蘭:“乖孩子。”

飯還是要吃。

石梅吩咐繼續用膳。

除了賈葳賈蔚,再沒人吃肉了。

一頓飯,鴉雀不聞吃完。

賈敬也悄悄從後花園子到了榮府。

他衝著石梅行禮:“嬸娘,您說,要不要出去打聽一下?”

其實,哪一位聖駕龍禦歸天,大家心裡都有譜。

石梅否決了:“這時候,最忌諱胡亂打聽,宮中有上皇太後皇後太子,自然會安排妥當,咱們聽從安排就是了。”

石梅心頭的枷鎖瞬間打碎了,渾身的輕鬆。

然而,畢竟死了人。

死者為大,要敬重。

這日午時,上皇下令,關閉九門,命令九門提督燕候,全城戒嚴。

城外的奉聖軍,衣不解帶,日夜守備。

十五日夜半,整個京都燈火通明。

榮府接到朝廷發布邸報:醇正帝薨,太子已經在靈前登基為帝。

三日後,冬月十八,醇正帝大祭。

滿朝文武,大小誥命,都要進宮守孝哭靈。

榮寧二府的女眷,一個不拉,全部都要進宮守孝哭靈。

石梅張氏緊張的安排起來。

這年節也不用過了,祭祖也免了,倒是少了許多的事情。

這一回,梅馨兒也不能幸免,要進宮哭靈。

王淑華探春母女再次擔當大任,進駐榮府,主持府務。

賈珣媳婦,賈珃媳婦,也進府幫忙照顧。

石梅張氏水靈梅馨兒祖孫三代誥命,再有寧府的楊氏餘氏許氏婆媳們,天天的進宮哭靈,未時方回。

寒冬臘月,靈堂也不能用炭盆,真是寒冷及至。

年輕人還能夠堅持,年老體弱者在靈前栽倒了好幾位。

新帝水陽覺得這樣不是辦法,故而向太後請示,免除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守靈,隻在家中舉哀即可。

太後納諫,與新帝一起請求太上皇。

太上皇準奏。

一時間,滿朝上下稱讚新帝太後仁慈仁義。

石梅得已從哭靈隊伍裡脫身而出。

楊氏再次把孫子重孫子送進榮府,托付給石梅。

二十一日後,臘月十四。

醇正帝棺槨起靈,運送至孝慈縣皇極殿。

醇正帝將在此停靈三月,等開年之後,運道地宮下葬。

一路上病倒的文武官員不計其數。

好在杜閣老羅閣老的歲數都超過了七十三,並不需要前往孝慈縣。

故而,由太子帶領其餘三名內閣六部文武前往孝慈縣。

上皇則帶領兩位閣老留守京都,臨朝聽政。

燕候的步軍統領衙門護送新帝去了孝慈縣。

賈赦的奉聖軍則留在京都,拱衛皇城。

正月初一,正旦日。

上皇擬定了新的年號:熙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