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1 / 2)

他沉吟片刻, 說道:“朕記得圖祿家有個兒子年歲跟布耶楚克差不多,不如到時候就讓他家尚主吧。”康熙研究較雜,他隱約聽禦醫提起過說近親成婚孩子容易體弱,或許佛爾果春擔心的正是這個。

布耶楚克不是皇後生的, 聯姻應該沒問題。

完顏氏為大族, 如今又成了後族, 若是下一代沒有聯姻, 他擔心彆人說皇上涼薄, 或者說皇上在防著完顏家, 這都不是康熙願意看到的。

“朕猜這次佛爾果春不會再拒絕了。”

胤禎把話帶給佛爾果春,她果真沒有拒絕。布耶楚克她是當親生女兒疼的, 娘家侄子,她相信大嫂也能教育的好。如今倆孩子年幼, 還能從小培養培養感情, 挺好的。

論功行賞完畢,胤禎就開始了他新帝上位後的三把火————改革。

按照舊曆, 新皇登基都會減免三年賦稅,胤禎也沒有在這上麵苛責誰。如今國庫充盈,有億萬兩白銀,而國家除了賦稅還有彆的經濟來源, 於是他大手筆的減免了五年的人丁稅。

有土地的百姓稀少, 人丁稅反而是百姓的主要稅務。康熙當皇帝是稱職的, 五十年起就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稅”的政策。即人丁稅收從這一年開始一直以上一年的人口征收賦稅, 哪怕你家今年生了十個娃也是不在交稅的。

這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胤禎同樣愛民如子,他上位後並沒有動這個政策, 在此基礎上又減免五年的稅收。

除了人丁稅,地稅也象征性的減免了一年。

土地這東西大部分都掌握在貴族、地主手裡,若不是怕落得苛責吝嗇的名聲,胤禎是一點也不想給他們減免稅收。這些人可不是普通百姓,他們的日子好得很,每天大魚大肉不知道多滋潤。

他心裡安慰自己,沒關係,這次減了的,遲早讓他們連本帶利還回來。

除了按照慣例見麵稅收,他做的第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在各縣城開辦學堂。百姓上學難,除了自身貧窮沒錢上不起學之外,就是學堂稀少。小縣城能有一所學堂就不錯了。

胤禎下旨,無論大小縣城東南西北四處都要建立學堂,方便附近村子的百姓前來就學。為了表示他對這件事的重視,他在六部之外單獨設立了一個教育部門,專職大清的教育事業。

如今天下太平,蒙古那邊已經被打怕了不敢來犯,新疆、西藏那邊也有‘洋槍隊’壓陣,百姓安居樂業。錢放著並不會生錢,大清不缺錢,缺的是人才。人才哪裡來,僅憑著這些貴族是不夠的,人口基數最大的還是百姓,這才是能選拔人才的地方。

他規定大清子民八歲以上必須去學院進行長達五年的學習,他深知百姓困苦,很多人不是不想學習而是沒錢供養孩子讀書。他讓孩童讀書並不是想要加重百姓的負擔,因此這些貧民百姓持自身戶籍便可免費入學。

學堂不但不收取一文錢,還會包吃包住,就連衣裳一年四季都有兩身。哪怕這衣裳隻是棉布衣裳,對窮苦人家來說,已經是格外珍貴。

八、九歲的男丁,算得上是個半大小子,正是能吃的時候,如今有學院接手,不但能讀書識字,還能給家裡減輕負擔,沒有不樂意的。

真當百姓不想自家的孩子讀書出息?恰恰相反,越是窮苦的百姓越希望自家孩子能出人頭地,有時候為了改變現狀,一家人省吃儉用就是希望能培養出一個讀書人出來。

政策一出來,全國無一不叫好,一個個全都翹首盼望學堂的建立。有的百姓樸實,甚至還去當地衙門打聽建造學堂的事兒,表示自己有力氣,倒是可以不要工錢免費幫忙建造學堂。

這樣的事情每天在大清各個縣城都會發生,並且來的人還都不少。

看著從各地快馬加鞭送來的情報,胤禎感歎:這才是最樸實的人。

他想了想最後乾脆下旨,允許他們就近招收建造學堂的工匠,泥瓦匠每天三十文錢,其他工匠每天二十文,依舊是中午管吃喝。

聖旨是他派專人往下發的,並嚴令禁止貪汙,一經發現嚴懲不貸。

或許他真的沾染了佛爾果春的好運氣,大部分人都不敢動這比建造銀子,有那一小撮想要貪贓枉法的,錢還沒放入口袋就被抓了個人贓並獲。

胤禎也不管登基之初見血不好,抓住的這些人全部抄家殺頭,他用嚴厲的手段來了一招‘殺雞儆猴’。看輕新皇的態度,再也沒有人敢打這銀子的主意,到讓這筆錢成了大清第一筆被落到實處的款項。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康熙有些好奇胤禎怎麼會想到這些,要知道建立了學堂,日後國庫每年的花項多的可不是一點銀子那麼簡單。按照大清的疆土和胤禎的計劃,每年至少也是百萬兩銀子起步。

“胤禎,你可準備好銀子?”胤禎這些計劃他不是沒想過,就是因為花費太多,才會擱淺。國家稅收主要是來自百姓,他擔心會因為費用問題而加重百姓負擔。這樣對百姓來說依舊苦不堪言。如此還不如不讓孩子們上學讀書。

“汗阿瑪,您說的事兒,兒子都考慮過了,除了海外這一塊兒子打算繼續交易之外。兒子還打算增加賦稅。”見康熙瞪著眼睛看他,他依舊鎮定,“汗阿瑪您先聽兒子說完。”

康熙氣呼呼的,說,他就看這臭小子能說出什麼花兒來。增加賦稅,虧他想得出來。他要敢把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基業折騰沒了,看自己怎麼收拾他。

胤禎並沒有被康熙的冷臉嚇到,他沉著冷靜的把自己的想法一點點說了出來。

如今的土地大都是掌握在貴族和富商的手裡,百姓有田產的很少,這一點汗阿瑪也承認。他曾經跟佛爾果春提過想要讓百姓過好日子的事兒,佛爾果春一句話給了他靈感。

佛爾果春說,百姓是很容易滿足的,一畝地一塊田賺上點銀子吃飽飯就夠了。

他的靈感就來自佛爾果春那句‘一畝地一塊田’。

“大清土地遼闊,汗阿瑪還曾經發過過開荒任務。可是到現在全國依舊有很多荒地。荒地產出少,很多人覺得不對等,是以積極性並不高。”

“所以,兒臣決定想了個折,開坑十畝荒地可換一畝中等良田,且這畝中等良田永久不收賦稅,荒地十年之內免除賦稅,之後若要繼續耕種賦稅隻收一半。”

康熙糊塗裡,這是減稅啊,胤禎剛才說的可是增加賦稅。

“這是對百姓的,我說的增加賦稅是對貴族和地主的。”地主名下田產眾多,每年靠租子就能賺的滿貫。在他的計劃裡,每人名下不得超過五畝以上的良田,超過五畝就要增加賦稅。

五畝以下良田賦稅隻交兩成即可;超過五畝卻沒超過二十畝的交三成;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的四成;五十畝地以上稅收五成以及兩百畝往上的六成稅收、五百畝以上七成。若誰家能有千畝良田,那不好意思,八成以上的賦稅交給國家吧。

康熙依舊搖頭,“胤禎,你這個可就激化了和貴族、地主之間的矛盾。不說旁人就是滿朝文武怕是第一個就要反對。”滿朝文武誰家沒有個幾百畝的良田,讓他們辛苦一年把大部分的利益叫出來,他們肯定不願意。

文官還好說,武官手裡頭有兵權,萬一兵變?

彆說完顏家會幫著胤禎,完顏家傳承這麼多年,良田也隻多不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