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日, 李元嬰便迎來了在南邊負責茶葉諸事的蘇大郎。
這年頭消息傳得慢, 茶葉在北邊賣開的消息並沒有傳回南方, 隻有些北方商賈陸陸續續南下買茶山。蘇大郎占了先機,按著李元嬰的意思在江南東西兩道把能出好茶的茶山都盤了下來。
今年春茶大大地豐收,為了便於運輸, 除了製作成茶團、茶粉保存之外。蘇大郎手底下還有人琢磨出了炒茶之法, 把一些次一等的茶葉炒製出來。
這種炒茶之法處理起來比原來的法子便捷許多, 且耗損少,更易保存。更妙的是,這茶衝出來的茶水還瑩澈漂亮, 喝起來彆有一番滋味,與眼下的煮茶之法大不相同,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蘇大郎前兩個月來信與李元嬰說了此事, 李元嬰便去信讓他嘉獎想出炒茶之法的人, 趕緊趁著春茶豐收弄一批送來推廣一番。到五月下旬,今年的“千金茶”就陸陸續續送到洛陽和長安。
長安那邊主要有媚娘負責, 調配商隊人手、延請僧侶沿途俗講都是早前商量好的, 媚娘有條不紊地調配各方人手, 沿著既定路線帶著茶前往吐蕃和吐穀渾。
洛陽這邊,李元嬰鄭重地與蘇大郎見了一麵,與蘇大郎言明茶葉貿易的重要性。
這一年多來蘇大郎混得順風順水, 走出去都能挺直腰杆, 和最初到處奔波銷茶的辛苦日子完全不一樣了。
聽李元嬰親自與自己言明茶葉買賣的利害,又描繪將茶葉賣往吐蕃各部和突厥各部的前景, 蘇大郎激動得不得了:“願為殿下效力!多的小民做不了,管好這些茶山小民還是可以的。”
李元嬰將茶葉之事交托給蘇大郎,自然不會虧待他:“你若有兒子或者侄子,大可送到長安來,我先替他們謀個差使,將來他們的兒女也好參加科舉。”
蘇大郎自是喜不自勝。大唐律法之中良賤有彆,工匠、商人之子都不能參加科舉,甚至連良賤通婚都不行,李元嬰許他兒女脫了商籍,無疑是讓蘇家有了擺脫商籍涉足官途的途徑。
古往今來,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孫能光耀門楣,很少有例外。
李元嬰道:“這茶葉買賣前麵可能比較艱難,你莫要心急,過個一兩年,你就知道茶利有多巨大了。”
蘇大郎點頭。他頓了頓,遲疑著提了一個要求:“小民的義妹一直有個心病,就是七娘年紀漸長,若長留在挽翠樓,肯定免不了重蹈她的覆轍,永遠身陷在那煙花之地。殿下您是見過七娘的,以她的相貌與聰慧,若是生在尋常人家,如今早該許了好親事。從前義妹擔心七娘一個弱女子脫籍後無處可去,如今我要送兒女來京,我可以認她為義女,買個宅子讓她與我兒女同住,不知殿下能不能幫七娘脫籍?”
李元嬰痛快答應:“哪有什麼難的,我著人悄悄幫你辦了,提前將人送到你置辦的宅子裡去。”
蘇大郎歡喜地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