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4 章(2 / 2)

閒唐 春溪笛曉 5645 字 11個月前

李象還小,被李元嬰帶得生性活潑,也和李元嬰擠眉弄眼做交流,李元嬰的一番話也聽得他心潮澎湃,很想跟著李元嬰出海玩耍,親自給皇祖父搜羅些海外珍寶回來。

等看眾朝臣開始獻禮,眼看得獻老半天,李象還悄悄從李承乾身邊溜到李元嬰身邊去,兩個小的湊一起嘀嘀咕咕。

李二陛下瞥見了他們的小動作,但今天他心情頗佳,沒計較李象小小的胡鬨。這個皇孫聰明機敏,很得他喜愛,這點小事他還是可以縱容的。

一場壽宴順利結束,眾人三三兩兩散去,相熟的人碰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自然是李元嬰提到的“金銀島”。

誰都不是傻子,自然不可能因為李元嬰說那麼幾句就爭相派人出海,有的人決定先去打聽李元嬰到底弄回多少金銀,有的人則是直接持懷疑態度。當然,還有一批到場的人不缺錢,就缺機會,他們揣摩上意,覺得李二陛下非常讚同李元嬰的想法,他們要是用行動表示支持,李二陛下說不定會給他們一個進身之階!

眾人各懷心思,但大多準備投點錢,區彆隻在於數額多少。畢竟要是明年大家都拿出來自外邦的壽禮,隻有自己還在“慷陛下之慨”,那就糟糕了。在朝為官的,不怕表現不突出,就怕落後一步被上頭懷疑不儘心!

李元嬰在壽宴上吃了點酒,臉上微微發紅,但他喝酒上臉不上腦,人還是清醒的,積極地送上了年紀的魏征回住處,對魏征好一陣噓寒問暖。

即便魏征心硬如鐵、總被李元嬰氣得吹胡子瞪眼,被李元嬰這一通殷勤都沒了脾氣。一老一少坐下說話,魏姝主動幫他們煮起了茶,順便偷偷聽一聽他們在聊什麼。

魏征對李元嬰借李二陛下壽宴宣揚海運不是很讚同。大唐眼下人丁不多,經不起海上損耗,與其大興海運,還不如先把眼下的局麵經營好。

他擰著眉給李元嬰分析其中弊端。

李元嬰另有一番見解:“土裡能長出來的東西就那麼一點,我一直在叫人搜集各地稻種搞雜交,提高米糧的產量和品質,還有尋找肥田養地的法子。若是將來一畝地裡長出來的糧食比如今翻一倍或者翻數倍,那是不是隻要一部分人去種地就能養活所有人了?”

魏征道:“但你還沒有做成。”

李元嬰道:“總能做到的,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他還年輕,所以並不覺得二十年是多漫長的時光。李元嬰目光熠熠,“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取海外的無主珍寶充盈國庫,取海外的無主之地供養大唐百姓。朝廷有了餘力,就可以興教化、強軍力。若是海外有人被欺壓得難以生存,我們可以把他們帶回來,將土地給他們耕種,讓他們吃飽穿暖,接受大唐教育。若是他們之中有人想回歸故土,我們再送他們回去,讓他們宣揚大唐的仁善,再有人遇到困難之時就會主動像我們大唐求救,皇兄也會成為真正的天可汗!”

魏征靜了下來。

若是這些話由彆人來說,魏征會認為對方在吹牛,但是李元嬰不一樣。

這些事李元嬰已經在做了,不管是對待吐蕃還是對待高麗新羅,李元嬰都是這樣做的。

從一開始,他的目光就沒有囿於大唐一隅。

他從小生在皇室,與兩任帝王都極為親近,既知曉權勢的誘人也知曉權勢的可怕。所以李元嬰沒有與任何朝臣有過多的往來,從不插手朝中之事,哪怕當了他的準孫女婿,李元嬰也鮮少從他這裡探聽朝中消息,更彆提求他做些什麼。

至於與李靖交好,那也是誌趣相投的往來,顯見不會提及軍中之事——哪怕提了,李靖如今也已是解甲歸田狀態,並沒有什麼用處。

他在朝中半點人脈也無,能肆意妄為全憑著李二陛下的縱容。

若是有一天,李二陛下收回了對他的寬縱,他在朝中就真的孤立無援、孑然一身了。

也正因如此,李元嬰才能避過一次次猜疑,讓李二陛下放心讓他去做他想做的事。

這樣的局麵,是不是李元嬰有意為之?

這個問題魏征沒有問題,李元嬰也沒有說,兩個人對坐吃茶,醒了酒。

天色已晚,李元嬰該回住處去了。

魏姝送他出門,親手替他係上披風。

李元嬰趁機握住她的手,借著夜色的掩映往她額頭上輕輕親了一下。他怕魏姝反應過來要打她,飛快碰了一下就拔腿跑了,累得在一旁裝不存在的內侍趕忙追上去。

魏姝立在簷下看著李元嬰跑遠,耳根微微泛紅,直至李元嬰的身影消失不見才收回視線。

她喜歡的人啊,是天底下最好也最可愛的人,她希望他一輩子快快活活,永遠都沒有煩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