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一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 在李元嬰第一次給自己女兒當馬騎的時候沒有阻止。
要是世上有後悔藥, 李泰一定一口吞下, 然後回去把李元嬰扔出門。可惜世上並沒有後悔藥,他隻能和過去無數次一樣把苦往肚子裡吞。
在李元嬰橫空奪走他們父皇對兒子的寵愛之前, 李泰的生活一向順風順水, 雖然他比太子大哥晚出生一年, 沒占到嫡長子的位置, 但父皇偏愛他啊, 他要開文學館,父皇給他人;他要造去伊闕佛龕, 父皇給他錢。他擁有的一切和太子並無二致, 甚至有許多朝臣暗暗支持他。
那時候他覺得自己有一爭之力。
李元嬰出生時,李泰並沒有太在意,因為太上皇自從退位之後就一直在生孩子, 一口氣生了十幾個,給他添了不少叔叔姑姑,哪怕李元嬰是最小的, 他也沒覺得有什麼特殊之處。
李泰會記住李元嬰, 是因為他為了讓太上皇高興拿了本心愛的古籍去給李元嬰抓周, 結果李元嬰很不給麵子,彆的寶貝都拿起來玩了一會,隻有拿到書時橫看看豎看看,最後嗤啦一聲,毫不猶豫地把它撕成兩半。
李泰簡直心如刀割, 從此記住了這小子。
那時他就隱隱覺得李元嬰可能和自己八字不合。
後來發生的一切證明他的預感沒有錯,李元嬰生來就是為了克他而來。
他努力宣揚自己愛書如命來拉攏讀書人,李元嬰夥同太子弄出個圖書館來拉攏天下讀書人。
他努力宣揚自己孝心過人為母後修佛龕,李元嬰夥同弟弟妹妹哭了一場就把他們的名字加到碑上。
就連他費心請到府上幫忙修《括地誌》的蕭師,也對李元嬰另眼相待,害他每天都擔心人會被李元嬰挖走。
更可恨的是,李元嬰特彆能哄孩子,把他兒子哄得一天到晚幺幺幺幺地念叨。
李泰越想越氣,終於忍不住對李元嬰下手,讓人傳揚李元嬰和太子招攬人才、收買民心,想讓父皇對他們起猜疑之心。
結果很慘烈,他失了父皇的寵愛,灰溜溜地被打發去封地,還天天被權萬紀盯著罵,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被噴得狗血淋頭。
他鬱鬱寡歡,每日與酒作伴,喝得酩酊大醉。
他原以為自己一輩子也就這樣了,安安分分地守在封地、沒聲沒息地過一輩子。
沒想到父皇突然讓他出使高麗。
他回京了。
再見到父皇,他發現父皇鬢邊已有了白發。他莫名有些心酸,卻再也做不出當初的小兒姿態。當初他做的事,肯定傷了父皇的心吧?那時候他覺得自己有一爭之力,一門心思撲上麵,簡直和鬼迷心竅一樣。
權勢富貴,可不就是惑人的鬼怪嗎?
李泰得知是李元嬰舉薦自己出使高麗,覺得李元嬰簡直是要害自己。高麗那麼遠,要走那麼多的路、翻那麼多的山、過那麼多的河、與那麼多心思叵測的人打交道,他這一去能好好地回來嗎?
可李泰還是去了。
他走過很長很長的路,翻過很多高高低低的山,渡過很多深深淺淺的江河,遇到很多生活在千裡沃野、安居樂業的人,也遇到不少生活在貧瘠荒原、困頓不堪的人。他生在富貴安樂鄉,從未吃過這麼多的苦頭,也從未好好看過這麼廣闊的世界。
他突然有點明白李元嬰為什麼總想往外跑。
李泰雖然還是有點痛恨李元嬰,很多想法卻在漸漸改變。人生短短幾十年,並不是非要坐上那個位置才有意義,若是能像出使高麗這樣天南海北地走一走,似乎也是人間美事。
這也是後來回到長安後,李泰忍著沒把自發跑上門找他兒女玩的李元嬰掃地出門的原因。
這導致他後悔了許多年。
李元嬰這個人,不管孩子想做什麼他都會鼓勵他們去做,他不僅禍害自己孩子,還要禍害彆人孩子,甚至一度爭當皇家幼兒園院長,帶著一群小孩到處鬨騰。連父皇都拿他沒轍,看到他就頭疼,又舍不得讓他跑遠,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太子登基之後,李元嬰更加肆無忌憚。李元嬰在朝中黨羽眾多,李泰覺得他是在找死,好心地提醒了他幾句,李元嬰不僅不收斂,還興致勃勃地拉著他討論什麼時候舉薦他女兒統領一營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