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歲村有一條貫穿全村的溪流,由西向東,象一條分割線,將村中央大片的稻田分成了南北兩塊。因溪水水量豐富,水質清澈見底,村裡人便叫它清水溪。 溪裡有不少小魚小蝦,是孩子們夏天最喜歡玩耍的地方。 而對大人們來說,這條清水溪則是老天的饋贈。因為村子裡所有的水田,都是用這條溪的溪水來灌溉。清水溪從沒斷過流,村裡人也從來不用象有些地方,總得為乾旱沒水種田的事發愁。 可是今年開始,清水溪雖然沒斷流,但水量比往年卻小了一半。四五米寬的水麵已經縮到了隻有二三米寬。溪底大一點的石頭都露出了水麵。 “村長,今年到底是怎麼回事?外邊那麼多事不說,清水溪的水都少了,這可是多少年沒見過的事。再說這才五月,已經連續差不多一個月都是三十八九度了。再這樣下去,到了七八月,還能下田乾活?” 朱孝武手上夾著一根煙,“叭嗒叭嗒”煙就短了一大截。 他是村長,肩上擔著一個村子上百來號人的生活。要說愁,他比其他人都愁。 因為各地災情不斷,不少地方已經鐵板釘釘是要欠收,因此,上麵已經提高了今年的糧食收購價。糧站的人甚至已經暗底下和他打過招呼,讓他們村今年的糧食都賣給糧站,不要私下出售。 雖然說得模糊,但他已經猜到這可能是上麵的意思。這說明什麼? “村長,你到是說話啊!這麼高的溫度,水還少了,今年還要不要收成啦?” 朱孝武也煩,更煩這些人整天圍著他讓他想辦法。他能想什麼辦法?難不成還能去號令老天,讓它彆出這麼大太陽? “吵什麼吵?整天在這說嘴,怎麼不去學學人家朱國忠?你看人家多說什麼沒有?有事自己想辦法解決。也是這麼多年的老人了,不肯動腦子,舍不得下力氣,怪不得永遠不如人家種得好。” 今年朱國忠動手本就比人家早,溫度還低的時候就買了地膜育秧。溫度升上來後,秧也育好了,他又是第一個插完秧的。彆人不急不慢等著合適溫度,他田裡的秧苗都開始返青了。 後來等全村的水稻都插完了,溫度就跟坐了直升飛機一樣,直線往上升。而朱國忠又先一步在田裡搭起了防曬網。 水稻喜高溫,但溫度太高卻絕對不是好事。偏偏這時清水溪的水量少了一半,用水一下子就緊張了起來。 不少人看了朱國忠的動作也跟著心動,可到鎮上一問,才知道今年氣溫異常,防曬網價格居高不下,比往年也貴了不少。 農村人錢不多,也看得緊。千歲村每戶少的幾畝,多的十幾畝,全搭上防曬網,那得花多少錢? “這能比嗎?人家背後可是有大靠山的,這點錢也不放在眼裡。我們能跟人家一樣嗎?一年忙到頭,也就指著這幾畝地的收成。今年防曬網又這麼貴,飯都快吃不上了,哪還買得起這個?” 朱孝武最煩這副嘴臉。 自己舍不得花錢就眼紅彆人。朱國忠家早年什麼情況村裡人誰不知道?那時候又有誰伸手幫過他一把?也就是藥大師看中人老實能乾後雇了他,這境況才慢慢改善。就算人家有錢了,那也是人應得的。 “誰讓你沒本事種得比人家好?不然藥大師怎麼就看中他,十幾年也沒換過人?有空勤著點下地,多灌點水,施點肥,不比你在這說些有的沒的強?” 朱孝武臊了那人一臉,懶得多看一眼,扔掉手中的煙蒂,朝自家田走去。 他家人多地也多,二十幾畝地,要是都用上防曬網,價格漲這麼多,他也肉疼著呢!可是也不能放著不管。現在花這麼多錢,等收成後賣了糧食,頂多就是收入少點。要是不花這錢,說不定今年上半年就白忙活了。孰輕孰重,他這點還是分得清。 他還是挺相信朱國忠種田的本事,所以朱國忠做什麼,他家也就是晚一步,至少比其他人都要早。 在田裡轉了一圈,看著稻秧都被曬得怏怏的,他下定決心,今天就去鎮上買防曬網。 回到家,大兒子朱勵正在修家裡那輛三輪車。 村裡到鎮上不近,一二十裡地,光靠兩條腿得走一兩個小時,如果開個三輪車也就小半個小時。村裡倒是不少人都買了摩托車,但那玩意拖貨就不方便了。因此很多時候村裡人上鎮上買東西,還是要借他家的三輪車。 借成習慣了,這三輪車都快變成村裡公用的了。但他是村長,都是一個村的,他能說不借? 也就隻有朱國忠他們這幾戶厚道的,每次借完車都加點油,或捎點東西當車資。更多的也就隻是得聲謝謝。白白的出車出油不說,還得管修。借的次數多了,問題也多。車子也這麼多年了,現在更是三天兩頭就得敲打敲打。 二兒子朱維倒是說過要重新買一輛,他沒同意。這輛舊三輪不徹底報廢,他都不打算買新的回來。就算他是村長,也沒人規定村長就一定得大方。要不是沒了車自家也不方便,他壓根就不打算再買了。 “好了沒?我要上鎮上去買防曬網。”朱孝武看著兒子滿頭大汗,心裡也不舒坦。憑什麼彆人家用現成的,要自家兒子受苦受累,這麼大熱天還得修車? 朱勵把最後一顆螺拴上完,歪著腦袋在肩膀上擦了擦汗,站起來道:“爸,我去吧。弟說給穎穎從市裡帶了些東西,讓我今天去拿。我正好過去,順便把防曬網買了。” 弟弟朱維在鎮上開了家超市,他會經營,生意做得挺紅火。後來順帶著讓家裡也開了一個小超市,現在讓媽李香葉管著。每年多少能掙點錢,全讓他孝順給他媽當零花錢了。 他媽李香葉也是個能乾人,性子大方熱情又潑辣。既能和村裡人處好關係,也決不讓彆人多占一毛錢便宜。關係好的,時常送一兩個小東西不在話下。關係不好的,那必須錙銖必較。 拿了二兒子孝順的錢,她也沒藏著,全用來改善家裡生活了。 幸好他們兩兄弟感情好,在這些方麵都不計較。不然朱維常年在鎮上,明顯是哥哥一家得利多,放一般家裡早鬨翻了。朱維不僅沒計較,還時常買東西回來。對哥哥家的女兒也很大方,自家女兒有的,自家侄女也必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