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村裡就過上無電的生活。以前隻想到要囤糧,沒想到還會有這一出,自然也沒人會想到要去囤蠟燭。
幸好村裡地處偏僻,時不時斷個電,各家都會習慣性備上幾根蠟燭。而且幾乎家家都有一盞煤油燈。隻是煤油卻備得不多,隻停個幾天電沒問題,時間一長,有燈無油,卻也隻能望燈興歎。
而最令人難受的,還是人們對電的依賴。沒了電,感覺日子都不會過了,做什麼都束手束腳。
當初得知大院供電的條件,大家還頗為不滿,甚至聯合起來紛紛抵製大院。然而這種抵製對大院來說一點影響也沒有。日子該怎麼過就怎麼過。
但村民們卻不行。備下的蠟燭煤油就這麼多,還沒出十五,整個村子晚上已經沒幾戶看見亮光。況且現在家裡都有熱水器,沒電熱水都沒有,隻能靠爐子燒水。但這樣一來,柴火就開始緊缺起來。
雪下這麼久,家裡灶火爐火日日夜夜就沒斷過。還是之前的問題,光顧著吃的,卻沒顧上這些生活物資。誰家沒事會備這麼多煤炭柴火在家?
村長也不急,他家開小賣部的,蠟燭煤油都有囤貨在,光自家用,省著點一年都沒問題。有人上門想買,都被香葉嬸打著哈哈給送出門。
這種時候,一根針都要緊,村長也沒義務貢獻自家的東西給大家用。
沒幾天,抵製聯盟很快就土崩瓦解。村裡人開始自覺地將電費交到村長家。
村長讓朱勵拿個本子,將交了電費的人家都記下來。
因為巫慶峰說過,差一戶沒交,他都不會通電。有那麼幾戶叫嚷著自家不要電,不肯交電費的,要麼被村裡人壓服,要麼乾脆被人一剪刀把電線直接給剪斷。
林寶到村裡轉一圈,回來將情況一五一十說給巫慶峰聽。巫慶峰也沒多表示。
第二天收到村長交來的不到五百斤大米,中間還摻雜著不少紅薯土豆。巫慶峰也沒多說,讓人將這些收好,又將村長登記的名錄交給齊書和,讓他沒事到村裡轉轉。若沒在名單上的人家晚上有燈,就去跟人家好好講講道理。
村裡重新通上電,雖然隻有晚上那麼一兩個小時,但總比沒電時要好。
現在沒有電,自然也就沒有以往的那些娛樂活動。都是吃過晚飯,趁著有電的時候洗洗漱漱完,早早就上床睡覺。然後第二天想什麼時候起床就什麼時候起床,能睡到中午最好,這樣還能省一頓早飯。
雪停以後,雪化得極慢。氣溫不僅沒上升,反而更顯寒冷。
煉瑤也沒讓胖嬸一家回去,直接留在大院住下。將倒座房的齊家三口也挪到正房來。
齊家三口住在原來衛霖住的耳房,巫慶峰的房間讓給朱方明和蘇婭兩口子,也是為了照顧孕婦起夜方便。他自己跟國忠叔擠到林寶的房間裡,胖嬸則跟煉瑤一個房間。
沒有舍不得燃料,每天將火炕燒得熱熱的,除了出門能感受到這個冬天的嚴寒,待在大院的十口人日子過得很悠閒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