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還是當了回救世主(1 / 2)

這次出來換鹽路程遠,未知的事情又多,誰也不知道這次之後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因此帶來的糧食還挺多,都是打著一次就換夠幾年的主意。當然,最後還是因為手上的糧食不夠,也不能為了換鹽,連日子也不過了。

不過最後也湊齊了整整十幾噸的糧食。原想著至少得換個兩三噸、三四噸鹽回來,結果老天保佑,能換到的鹽直接翻了倍還不止。

瓦吉村也沒想到這次他們一次要這麼多鹽,哪怕家家連底子都起出來,也隻湊到七噸多鹽,車隊帶來的糧食最後還是剩下一部分。雖然不多,隻有一兩噸的樣子。

看著剩下的糧食,瓦吉村的人也有些惋惜。要是他們沒停下來,每天繼續和以前一樣煮鹽,現在肯定連剩下的糧食一起兌換過來。

他們這不是糧食高產區,平日種地也隻夠勉強混個餓不死,想吃飽還得從外麵購進來一部分補這個缺。現在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幸好是靠山吃山,總歸餓不死人。

不過村裡以前都是靠賣鹽賺生活,現在鹽沒人來收,又不能當飯吃,家裡不缺鹽,自然也就沒人會繼續煮鹽,鹽井都放在那荒了一段時間。

現在鹽都兌換出去,接下來的日子,鹽井那又該熱鬨起來。

巫慶峰看著剩下的糧食,跟其他人打商量,這糧就當借給他的,回去他就補上還給他們。

其他人自然沒意見,大院的口碑還是挺好。

借到糧食,巫慶峰就跟村長說,想用糧食換些草藥和土特產。

靠山吃山這話放在瓦吉村是再合適不過。不象千歲村,雖然也是靠著山,但大多還是以種地為主。

瓦吉村的人除了煮鹽,上山采藥和打獵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附近的山頭都布滿他們的陷阱,所以並不擔心野獸下山傷人。不僅不擔心,還盼著它們下來。這樣他們的陷阱就能發揮作用,家家戶戶也都能吃上肉。

肉多了,自然是要用鹽醃漬起來風乾。他們村產鹽,用起來一點也不心疼,鹽抹得厚厚的,掛在特殊結構的風乾房裡,能保存很久。一年兩年不嫌少,三年五年不嫌多的那種。

將剩下的糧食全部換成藥材和土特產後,還換了一套他們這裡傳統的銀飾。

瓦吉村是少數民族村,不過也跟漢族有通婚,因此村裡也有漢人,也不算完全純粹的少數民族村。但他們保留了大部分民族習慣,象女子身上的各種銀製首飾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感謝恩人,瓦吉村人都穿上節日裡隆重的服飾,為他們舉辦了一場末世以後算得上盛大的歡迎儀式。村裡已經許久沒這麼熱鬨過,因此不管是車隊的人,還是村裡的老人孩子,大家都很開心。

而煉瑤在看到村裡女孩子頭上戴的精美銀飾後,忍不住跟巫慶峰稱讚了一回。於是巫慶峰就留了心,私底下悄悄跟人換了一整套銀飾,打算給煉瑤一個驚喜。

車隊又歇了一晚,然後在瓦吉村村民的熱烈歡送下,緩緩踏上回程。

兌了鹽以後,車上空出不少地方,大家終於不用象來的時候一樣,憋屈地蜷縮在車廂裡,連腿都沒辦法伸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