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李白 小夥伴的官職都沒我高(2 / 2)

這時他突然聽到:【之前說了白居易有一個好朋友叫做元稹,元稹當時在貧困縣達州當官,政績不錯,深受當地人民愛戴。

在當地有元稹的紀念館,還有元九登高節這個習俗。每年正月初九全城,全城的老幼去登高望遠。

元稹在家裡排行第九,所以叫元九。

有詩人說:“達州原是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元九登高懷元九,詩魂常伴鳳凰遊!”

這對好兄弟政績都不錯。】

元稹:“!!!”

元稹嘴角瘋狂上揚:“看來也不是隻有白兄在未來被百姓銘記,在下也勉強能占據一席之地。”

比起白居易,元稹對功名利祿的渴-望更重,不然後來也不會卷入黨爭之中。

如今天幕的一席話讓元稹心神震顫,突然有點理解白居易的精神世界了。

隻要你為當地百姓做好事,他們就能銘記你一輩子,甚至一千年。

這是一群多麼淳樸的百姓啊!

不知不覺中,元稹的人生追求也有了些許改變。

白行簡聽到元稹都這麼被銘記,心裡羨慕極了,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青史留名?他的哪部會名傳千古?

天幕仿佛聽到了他的心聲,突然說:【對了,白居易有個弟弟叫做白行簡。這位可不得了,他最出名的是特彆會寫有顏色的文章。】

白行簡:“????”

他寫了那麼多戲劇和,後世人一個不看,隻記得他會寫那方麵的文章?

三個人裡麵,隻有他名聲最奇葩?

白居易無語凝噎,不忍直視,左顧右盼,望天長歎。

弟弟未來居然真的靠這個出名了,白家的家風還保得住嗎……

唉,他怎麼有這麼個弟弟!!!

不得不說,白居易被杭州百姓銘記的事情,讓無數人心生觸動。

絕大部分人都想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姓名,不至於淪落在時間的風沙裡,被人遺忘。

馬斯洛心理需求分為五個等級,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和自我實現。

絕大多數人的最高追求都是獲得尊重和實現夢想啊。

白居易的例子成了最好的廣告,比上官耳提麵命的效果好得多。

一時間,很多官員的乾勁都變強了,爭著找活乾

【後來,白居易又經過幾次調任,最後來到洛陽。洛陽的官場氛圍沒有長安風起雲湧,白居易在這裡待得還挺開心,可是心裡也還想建功立業。

誰知道在他六十多歲的時候,宮中爆發了甘露之變。

新上位的唐文宗想搞宦官,結果反被宦官搞死。宦官發動大清洗,連宰相都被殺了。

白居易一看,太慘了,慘得他都說不出來話。

他百感交集,寫了一首詩:“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龜?”

麒麟和龍因為太珍貴所以被殺了吃,我是個縮頭烏龜,但是保住了性命。

從此,他無心仕途。新上任的皇上想重用他,畢竟他政績好名氣高,還有比這更好的人選嗎?白居易升任太子的老師,這可是正二品的官職。

在整個大唐的詩人圈裡,白居易能位列前三甲!

可白居易決定激流勇退。他婉拒了皇上的熱情,選擇退休。

他的好朋友元稹則是卷入了黨派爭鬥,無法自拔。白居易勸他,他也不聽。

沒過幾年,一生的好朋友元稹去世了。

白居易非常長壽,送走了一個又一個朋友。

白居易親手給他撰寫墓誌銘,並把得來的錢財,全部捐給了寺廟。

晚年,他在洛陽香山開老人集會,邀請劉禹錫那些退休的文人來看風景。這種老人聚會怡然自得的精神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白居易孩子很少,而且大多夭折,一生無子,後來過繼弟弟的孩子。

他晚年篤信佛教,號稱香山居士。

845年,七十五歲的白居易過世,諡號“文”。

唐宣宗李忱早就仰慕他的才華,稱他為詩仙:“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係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白居易的諡號一經爆出,驚爆整個大唐,那些詩人受到的震動尤甚。

“文”是文官最高的諡號。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

無數文官,做夢都想要這個東西。

整個大唐隻有兩位文公,一個是韓愈,一個是白居易。

文采比白居易好的沒有他官運亨通。官運比他好的,文采又沒有他好。

無數詩人,心裡羨慕又嫉妒,白居易怎麼這麼全能,命怎麼這麼好?居然還能讓皇上親自寫詩來悼念!

整個大唐有這種待遇的人寥寥無幾。就算後來大唐已經衰落,不算盛世大唐了,可那也是至尊的皇上啊!

尤其是杜牧,簡直酸得要命。他最多隻做到了四品官,白居易最後居然做到了二品,太氣人了!

可轉念想想,白居易情商高,在哪都混得開。再說了,他位居高位,卻不貪戀浮華,麵對漩渦能夠急流勇退,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李白也羨慕極了,他做過三年的翰林侍詔,這是六品的官職,和白居易相比差遠了。

不過他轉念一想,心情好轉起來。

他細數自己的朋友,孟浩然沒有品級,王昌齡也就八品。

他的六品官已經算是頂級了,幾乎沒什麼人能超過自己,而且六品隻是起點,他將來說不定會更高。李白自信地想。

高適非常惆悵:“我都四十多歲了,還沒有考中進士,真羨慕你。年紀輕輕,前途不可限量,超過了無數人。”

他們倆是在一場宴會上認識的,兩人身份地位差彆非常大。

李白卻不在乎這些身外之物,覺得他的性格不錯,文采也好,便交了這個朋友。

李白安慰他:“啊,沒事,當個白身也不錯,孟夫子也沒有考上進士,還不是名滿天下?”

高適有些難過:“唉,好男兒應該建功立業,我也不例外。”

孟浩然之所以是白身,是因為他不想當官嗎?是他做不到啊!

孟浩然幾次科舉都失敗了。

李白略微思忖,開朗地笑笑:“等我以後回長安,看看能不能升官。到時候有機會的話,一定提攜你!”

他倒也不是在說客套話,他感覺高適這個小夥伴非常不錯,品性很好,隻是沒有上升的機會。如果有機會的話,他會幫忙的。

高適非常感動,他家境清貧,生活潦倒,一-大把年紀了還沒有活出個人樣來,可李白已經是超級大明星了。李白願意撈他,簡直太好了。

“多謝太白兄!”

此時的李白並不知道,自己並不能升職。

反而自己想照顧的小夥伴居然能成為大唐唯一一個封侯的詩人。

不是高適求著他提攜,而是他請求高適幫幫忙

“他真的信佛教了,你們倆還挺像的。”裴迪啞然失笑,試圖轉移話題:“這個諡號……”

他之前可說了,白居易如果信教,他當場就把筷子吃下去。

白居易跟王維太像了。兩人都是少年天才,都體麵地進了官場,體麵地出來了,官位都很不錯。

王維妻子難產之後沒有再娶妻,一生沒有孩子,白居易晚婚晚育,也一生無子,而且他們同樣篤信佛教。

王維知道裴迪在想什麼,露-出微笑,沒有追究:“這個諡號確實好,一般人拿不到,我不及他。”

古青青說完白居易的一生,語氣放鬆不少,進入雜談時間。

【現在有人說,白居易很多諷喻詩其實細思極恐,尤其是那一首《觀刈麥》。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儘日不能忘。”

白居易這一句話或許讓無數統治階級為之羞愧。

它一定程度上質疑了封建帝製的不合理性。統治階級沒有從事農活,一直統治和奴役底層農民,這合理嗎?

自己雖然是個官員,但未來會不會一步步淪為撿麥穗的婦女?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白居易覺得不合理,所以非常羞愧。冥冥之間,他對這種生來就有的社會運作模式而感到迷惑不解,所以發出了這一句靈魂拷問。】

天幕此話一出,很多有識之士身心震顫,立刻低下頭顱,品讀白居易的詩,越讀越覺得驚駭。

白居易好像的確不僅自己覺得愧疚,也為整個士大夫群體而感到愧疚。

扶蘇處在這個時代,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皇帝治理官員,官員治理百姓,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為此感到愧疚,實在有點大逆不道。

秦始皇卻驀然睜開眼睛:“是嗎?朕是第一個皇帝,從前連皇帝都沒有。”

扶蘇一聽,腦海裡仿佛閃現了什麼,從前人們茹毛飲血,後來建立部落,再後來建立國家,曆史是螺旋上升的。

未來的社會會發展成什麼樣?

扶蘇瞬間冒出了和白居易一樣的疑問。

秦始皇隱隱有了預感,早在天幕說什麼九年義務製教育的時候,他就有了這種感覺——未來有國君嗎?

【白居易不僅用平等的態度來看撿麥穗的婦女、看賣炭翁,在《琵琶行》裡麵也不例外。

大部分詩人頂多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把皇上比成男子,寫點閨怨詩發發牢騷。

白居易卻不是,他甚至把自己和樂女來比較,把自己的身份放得特彆低。他感覺士大夫都不像皇帝的老婆,頂多像皇帝養的歌姬,招之即來,呼之即去。】

像白居易這樣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定位的人,可不多。

白居易的一席話,再配上天幕的解讀,讓無數士大夫震驚,他們怎麼可能是皇上養的歌女呢?他們怎麼可能如此低賤?

他們想反駁又不知道該如何反駁,雖然說上去不好聽,可他們的命運在皇上麵前確實和歌女一樣,如同無根浮萍。

很多人無力地坐在地上,回味著白居易的詩歌。

白居易的詩詞內核實在是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司馬遷歎息,在心中默默說:“士大夫看起來風光,不過是主上所戲弄,倡優所畜,流俗之所輕也。”*

紀曉嵐捂著胸口,感覺紮心了。

他還記得那一天他想勸諫乾隆帝,結果乾隆帝卻罵。

“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

他想跟皇上談國事,陛下卻說他是歌女,尷尬啊!

接下來天幕說:【白居易覺得士大夫壓榨百姓不合理,又覺得士大夫身份在皇上麵前很尷尬。】

【可是時代有局限性,我們無法預料未來,白居易覺得不合理,卻想不透其中的規則,不知道什麼是相對來說更加合理的製度。】

【直到未來有一位偉人站在城樓上,回答了白居易的問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