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1 / 2)

黃泉有很多個意思。

在凡間,指的是人死去的世界, 因此, 幽魂走向地府的道路,被稱為黃泉路。至於是不是一條真的路……假如沈細流有機會發言的話, 她可以告訴眾人, 那說是路, 又不是路,但絕對不是一條荒禿禿的黃土路。

在修真界,黃泉指的就是鬼界的一處具體河流,寬闊無邊,環繞地府,非擺渡人之舟不可渡。河中溺有無數怨魂, 飽受黃泉腐蝕之苦, 日複一日虛弱下去,最終化為虛無, 不複存在。

杏未紅知道的黃泉,也就是這個黃泉, 是以大搖其頭:“不對, 黃泉不在這裡。”

“此黃泉非彼黃泉。”鬆之秋緩緩道,“常言道,‘北洲至北,有崖墜仙,東洲至東,有島離竅, 南洲至南,有穀歸墟,西洲至西,乃為黃泉’。”

殷渺渺麵露訝然之色。

這四個地方,她曾聽任無為提起過,說是十四洲的死穴,九死無生。

然而,數百年前,歸元門和魔修約架的地方,就是墜仙崖,沒發現有什麼特彆的。後來她往南海,聽說南海的最南處,眾水彙流之地,就叫歸墟。而妖帝就在那裡,也好端端地活著。

故而她從未將此事放在心上,以為隻是以訛傳訛。可觀鬆之秋的意思,仿佛並非如此。

“地有山川,譬如人有經脈,地有秘穴,亦如人穴。”鬆之秋做了個簡單形象的比喻,“墜仙、離竅、歸墟、黃泉四地,非是謠傳,確有其事。鬼界之黃泉,乃是此黃泉之化身。”

在場的人都側耳傾聽。

“黃泉一說,古已有之,幽冥黃泉,永寂之地。”鬆之秋博古通今,談事喜歡從頭說起,梳理出一條脈絡來,這次也不例外。

他從世界觀開始講起。

最早,十四洲的人也和地球人一樣,認為自己身處在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由神的力量演化而來,世界就隻有這麼大。

不同的是,這裡沒有人證明日心說,人們意識到世界之外還有世界,靠得是異界人的足跡,以及偶爾開啟的界門。千萬年的曆史中,總有些外來者過來做客,也有本土的修士意外前往了另外的世界。

他們用親身的經曆證明,十四洲並非宇宙中的孤島,而是萬千世界中的一個。

這就是“三千世界”中的三千。

至於世界,世就是時間,一個世界裡,隻有一個世,所以時間是一條直線,而界就是空間,今人都說有三界,可最早的說法並不是這樣的。

太古時代,混沌初開,沒有三界的說法。

上古時代,諸神混戰,也沒有三界的說法。

那麼,三界一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鬆之秋表示,這不是某個時期,忽然就劃分出了三個空間,而是在漫長的時間裡,慢慢形成的。

人族剛出現時,卑若螻蟻,為了與之區分,將他們居住之地呼為下界,而神靈所在之地為上界。

然而,風水輪流轉,神族大舉消亡,人族興旺,甚至出現了修真者,能夠憑借修煉獲得原本屬於神的力量,人不再隻是仰望神的卑微存在。

下界成了人間界,以人之名呼之。

上界沒有了神,卻有了修真者,因此誕生了修真界,也稱之為仙界,意為升仙之界,而非仙人所在——升仙之後,仙人就超脫了已有的世界,不存在於此。

此二界外,就是冥界。

這是很特殊的一個地方,在諸神尚存的時候,冥界就已經存在了,隻是還不配有姓名。

“神死血不凝,流之成泉,積於幽冥。”

這是關於黃泉最早的記載。人們認為,神死後,力量回歸天地,化為日月星辰,風雨霜雪,但他們並不甘心就此逝去,怨氣和憤恨之心保留在鮮血之中,積聚在幽冥之地。

傳說中,黃泉含有神的咒恨,劇毒無比,觸之即融成血水,屍骨不存。而黃泉在的那個地方,就叫幽冥。

本來吧,不管叫什麼,這就是個危險的地方,遠不會成為單獨的一界。可世事難料,人□□炸,不管什麼年代都是個大問題。

神是天地孕育,死後歸於天地,非常環保。

人就不一樣了,能生,特彆能生,十月懷胎的時間,對天地來說就和一眨眼沒什麼區彆。最重要的是,那個年代,人類雖然沒有神力,卻是不死的。

為了控製人口,天道迫不得已,搞起了計劃生育:讓人類去死吧。

於是,人就有了生老病死。

這還沒完,以前不會死的人,好端端得要人家去死,憑什麼?

人族表示不服。

而人死後,屍骨化為黃土,魂魄卻無歸處,便聚集起來,作亂一方,向上天抗議這種不公平的舉動。

為了處理這群造反的鬼魂,建立新的秩序,上天就設定了輪回。

輪回之地,就被選在了幽冥。

黃泉浩蕩,威力強大無比,幽魂無法渡過,也就不能逃離輪回的命運——時至今日,地府周邊的黃泉,也依舊承擔著保護和管轄製約的作用。

至此,人間界、修真界、冥界的功能劃分清楚,才有了今日的三界一說。

但還有個問題,公孫霓裳代表在座的人問了出來:“黃泉既然在鬼界,為何會出現在陌洲?”

“地府的黃泉,隻是一支流。真正的黃泉……”鬆之秋沉吟少時,不敢確定,“我僅有一個猜想。”

殷渺渺身為穿越者,對世界觀十分好奇:“鬆莊主請講。”

“萬物分陰陽,譬如此葉。”鬆之秋抬手,指間夾著一片樹葉,來回翻動,以向陽一麵示意陽間,背陽麵示意陰間,“修真界和人間,在陽間,而鬼界,又被稱之為陰間,黃泉既然是分割陰陽之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