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袁天罡的預言(2 / 2)

太宗低頭又看了一遍,拿著手中抒情小賦。回想起數年前袁天罡曾經話語,那時太宗曾經讓袁天罡為自己的兒子們算過命,問他,朕的兒子中,誰最有資質,繼承皇位。而他當時,想也沒想,就推薦三皇子李恪。那時自己聽後,便惱怒。太子早已立,想來問他,應該誇讚太子才是。他倒是實誠,沒一點恭維之意。全力推薦三皇子李恪為太子更好,他明知李恪不是嫡子,無權繼位,而且其身份血脈特殊,卻在自己麵前力保李恪為儲君之選。

“微臣也隻是觀看天象所得,微臣知道皇上忌諱三皇子一半的前朝血統,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唐朝的江山如果想長治久安,更為長遠。就必須選擇一位具有楊氏一族血脈的人來繼承,否則大唐必遭劫難,由盛轉衰。三皇子聰慧沉穩,身兼隋唐兩代的血統,天下都會信服。也會讓大唐更為長久,繼漢室之榮耀。”袁天罡的話,在太宗耳邊響起。太宗當時以為,是楊妃暗地裡搞的鬼,可如今看來,並非如此,他曾經的預言,如今一一對應。而楊妃算是後宮中,最安分守己的妃子,彆說誘導袁天罡在自個麵前遊說,她自個都不曾提過半句提升自己嬪位的話。想來自己當年,是真的錯怪他了。

想起當年責罵於他,讓他在嫡子中挑選,他之後才推薦了稚奴。他說過,嫡子中,可繼承皇位的人,隻有他一人。當初覺得他荒謬,而如今,卻已變為現實。而當年自己,也正是因為自個多疑忌諱此事,怕恪兒有奪嫡之心,早早將年幼的他,送到宮外曆練,遠離朝野。導致無人舉薦,外加上曆代規矩與血統關係,朝臣也無人為他說話。這也恰恰說明,他向來安分守己,並無籠絡朝臣,篡權奪嫡之心。

太宗將手中紙張平鋪與桌麵,回想起李恪加冠之年,自己親自出席加冠禮的日子。那日恪兒為自己取字,“兒臣字為德,李為德。父皇教育兒臣,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可因為地位身份膨脹,不要為無度的**所累所害。兒臣謹記,老子曰‘見欲又止為德。’兒臣以此為字,時刻銘記。”

“君子樂其道,小人樂其欲;以道製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他,做到了。”太宗說著,恪兒是皇子中與自己最像的,而選擇,與自己截然相反。“他選擇做一個坦蕩蕩的君子,真好。”

如今自己找理由將恪兒留在京城,是擔心稚嫩無能嗎?難道朕,又錯了?

太宗開始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太多思量,聽從大臣意見,倉皇中立李治為太子。可如今,該如何是好。看著年幼無知的稚奴,想換太子的心思,反而更加濃烈。

朝中變故,太宗憂鬱難眠,大臣建議,為皇上選秀。

選秀之時,太宗特為太子選了幾位,送至東宮。想起李恪,他總算是開竅,接觸女色,可如今蕭瀟有孕,可偏偏要為她父皇守孝三年。想來想去,還是多填子嗣才是,又挑了幾位,送至吳王府內。

淩夜見此,完全摸不清頭腦,稟告吳王殿下,前來定奪。

李恪聽淩夜的話,低頭不語,不明白父皇這是在搞什麼。對自己比以往親近許多,還多次單獨召見自己,討論朝中之事。上次一個如何處理梁國與高麗的問題,問得自己已經不知他是否滿意自己幫助梁國,共同對外的看法。如今又送秀女過來,若是防著我,在我身邊安排眼線,也不會這麼明目,更何況送有家室背景的貴族壯大我威望才是。父皇這舉動,到底何意。李恪不知父皇心思,讓淩夜從中挑選三位自己看著舒服的幾個留了下來,其餘送回給父皇。傳話給父皇,謝過父皇美意。

而東宮那邊,李治看著,驚慌失措,不知該如何。自己寵愛的蕭良娣,萬般不願。李治看著,將所有秀女通通送回,謝過父皇美意。自己年幼,應該全心學習才是。

太宗聽到宦官傳話,對太子反應及其不滿。竟然是他的妃子替他做了決定,一點沒男兒剛氣,太過軟弱。這樣的他,能夠做一國之君嗎?

吳王府內一下多了三位妾室,消息在府內傳開。

蕭瀟得知,沒一點怨言,反而替李恪慶幸,覺得本該如此。小滿擔心小姐會從此失寵,問著。蕭瀟沒一點怨言,反而安慰起小滿來。

“這樣才好不是嗎?他是皇子,本該如此,應該替殿下高興才是。女人多了,才能子嗣多,子嗣多了,福氣才多。”蕭瀟說著,恰巧被身後的李恪聽到。

李恪看著蕭瀟,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反應,完全看不出她的心思。隻覺得惱怒與不安。原本想來看看她,聽到這樣的對話,李恪完全沒了心思,轉身離去。

蕭瀟看著,兩人關係,徹底回不去了。就這樣吧!怎樣都好。抬頭看著天空,不知在看些什麼。

作者的話:曆史上李世民確實給李治送過妾侍,李治沒有接受,袁天罡力挺李恪為太子也是事實。李恪字為德,史書中沒有記載,而是後世發現李恪家譜中記載。史書隱瞞李恪的字,因該是李治所為,李治字為善。兩人字隻差一字,想來兩人關係極好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