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上天又給了她重重一擊。
小賣部盈利,反而導致了家庭分裂。
呃,這虛假的親情,毀滅吧。
小哥哥帶她去縣城,她有更寬更廣的路可以走。
隻是到了縣城後,她發現,這路可能暫時沒修好。
沒關係啊,她可是魏蘭蘭!
魯迅先生都說,這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且她始終相信一句話,發財是要靠機遇的。直覺告訴自己,她就是那個富貴命。
對於自己會很有錢,她自始至終都沒有懷疑過。
甩甩頭發,做人就是這麼自信。
這不,小哥哥考上清華大學,她馬上就要去北京,那片更廣闊的天地。
她有預感,這次她的機會真的要來了,她將會一發不可收拾,踏上財富之路。
果不其然,她去了趙家新開的飯館做管理。
原來她和小哥哥的財富貴人,是趙子謙呐。
俗話說的好,貴人領進門,發財靠個人。她魏蘭蘭要好好乾了。
好好乾的魏蘭蘭,果然乾出了一些成績。然而命運的重錘……呃,也許這次不應該叫打擊,而應該叫撥亂反正。
簡而改之一句話,因為命運撥亂反正,她不得不放棄如日衝天的事業,回去讀書。
這是想想就要了流淚,誰能明白,兩者之間,其實她更喜歡賺小錢錢。
發財果然要一波三折,再顛兩顛麼?
說實話,如果不是想到小哥哥是清華畢業高才生,加上不想讓關愛她的人失望,她真不會做出這個選擇。
但她魏蘭蘭,是個做了選擇就會樂觀走下去的人。
發財嘛,慢一點也不是壞事,這樣的財富更踏實。
而且真正走入校園,理論學習了一些金融知識後,魏蘭蘭的想法還是發生了一些改變。
以前她是一個憑借後世穿越者的BUG讓自己賺到錢,現在經過四年的紮實學習,她確確實實對金融、商業這些東西,有了更本質的了解。
就好像一個本來就天賦異稟(自帶開掛)的人,沉心修煉幾年後,實力自然更上幾層樓。
不多說彆的,單著商業觸覺,魏蘭蘭就比以前敏銳了許多。
所以畢業後,和趙家人一起做生意,她就接連談成了幾單大項目。
第一套房的錢很快就賺到手啦。( ̄▽ ̄)
再賺了點錢,她就計劃著開自己的連鎖店,生意紅紅火火,勢如破筍。
如今呐,她也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小富婆啦,也成為了那個有那麼一點點能力兼濟天下的人。
(3)葉欣的團圓夢
找到弟弟,成了葉欣的一個執念。
她知道,其實父母心裡也一直放不下,奈何尋找了那麼多年,都是一點音訊也沒。父母年邁,她不忍他們再在希望失望裡來回折磨,便由著親戚勸說他們放棄。
而她,背著父母,年年南下,這一堅持就是十年。
在這樣一個兒童夭折率非常高的年代,她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的親生弟弟是否還活著。
可她不甘心呐。
她不想人生走到儘頭的時候,帶著未能一家團圓的遺憾離去。
一次次踏上往返南北的火車,十年的奔波,沿路的風景,她閉著眼睛都能清晰回想。
所以當看到一對年輕的小夫妻,他們第一次坐火車,對一切都是那麼新奇,不禁也讓她沉寂的心起了一絲絲波瀾。
年輕真好啊,對什麼都充滿好奇,滿眼朝氣。
這時候的葉欣怎麼都沒想到,這次萍水相逢,是他們家團圓的序幕。
十年的堅持,終換來一個圓滿,葉欣覺得過往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她所追求的,不過就是一家團圓。
(4)那個理想是開小賣部的少年
劉清小時候寫過一篇文章《我的理想》,在文章裡,他寫下,自己的理想是在農村開一間小賣部,讓年邁的奶奶,以及和奶奶一樣腿腳不方便的人,方便買東西。
他戰戰兢兢寫下這篇作文,不知道老師後會不會覺得他的理想不偉大,不美好,卻沒想到卻拿了個高分。
他的理想被老師表揚。
這是少年第一次被表揚。
少年開始急切期盼著自己能快點長大,實現理想。
可是他又怕時間過得太快,奶奶會變得更老。
少年在矛盾中,一天天長大。
從小學生,到初中生,再到高中生,他已然不再是那個以為開一間小賣部,村裡人生活就能變得更好的小孩。
他懂得了更多,知道了想要改善家鄉,必須得從更宏觀的角度。
所以,他大學畢業後,他選擇了下鄉當一名基層乾部。而他所服務的地方,正是劉家溝所屬的那個小鎮。
彆人問他,為什麼放棄更好的前途選擇回到農村?
他就會和彆人說,自己小時候,記憶中的那間小賣部。
嗯,如今劉家溝又有小賣部啦,經營者還是那個影響了他一生的魏蘭蘭。
所以,他的理想已經不是開一間小賣部了,而是要帶領全鎮十幾個村的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當然,他永遠不會忘記,自己之所以會走上現在這條路,最初也是受村口那間小賣部的影響。
(5)記憶中的村口小賣部
回憶人:現已長大,當年還是劉家溝小學學生的劉家溝N位青年
當年最期待的就是放學後,跑到小賣部,買一毛錢糖果。
小賣部台麵上擺放著的那幾罐糖果,是我童年記憶力最甜蜜的回憶。
西瓜形狀的泡泡堂,清清涼涼的薄荷糖,紅的綠的黃的水果糖。一分錢兩顆,從嘴裡甜到心裡。
“泡泡糖放在嘴裡嚼一嚼就能吹起大泡泡,那時候我們同學們之間,最愛比誰吹的泡泡大。”
“然後啪一聲,泡泡破了,粘的滿臉都是。”
回憶到這裡,幾位年輕人都笑了,笑容裡是過去美好童年的回憶。
“還有那些小紙牌,一毛錢錢一大張,可以剪成二十小張。”
“對對對,可見時間我們就會玩小紙牌,贏了的人可以把輸了的紙牌占為己有。”
“那時候為了集紙牌,我可沒少練習。”
“我記得你可沒少從我手裡贏紙牌。”
笑聲再次響起,大家回憶的更起勁。
“那時候每逢臨近考試,我媽就愛說‘你這次要是考的好,就給你五毛錢去小賣部買東西吃’。”
“對對對,我媽也愛說這話,可考完試就忘。”
“五毛錢啊,小時候可是巨款。”
“我記得那時候,最喜歡在上課的時候偷吃零食。老師背過去在黑板上寫字,我就會抓住機會往嘴裡塞一顆話梅。”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上課可真開心。可那時候為什麼就那麼不喜歡上學呢?”
“後悔沒好好學習了吧。”
“是啊,後悔了。”可惜也回不去了。
回憶道這裡,每個人眼裡不自覺泛起淚光
於我們這代從八零年代走過來的人而言,小賣部是過去,是回憶,也是童年。
記憶裡和它有關的,就像它販賣的那口味不一的糖果一樣,酸的甜的,都有。
在他們的人生路上,永遠有一間童年的小賣部。
作者有話要說:全文完,看文愉快。感謝看正版的小天使,祝大家天天開心。
下一本開《五百萬,立刻離開我兒子》,希望還能再相逢。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