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霜正襟危坐, 瞪著眼前的這碗藥湯。
雖然是她主動找談允賢開的藥,但真到了要喝的時候,還是有點下不去嘴。
她從小就是寧可打針掛水也不願吃藥的那一派,更彆提這還不是能一口咽下的西藥, 而是熬出來的藥湯, 光是聞著味道, 明月霜就已經跟著苦了臉。
見她一臉苦大仇深的樣子, 過來探病的卡牌人物們都忍笑不已。
是的,探病。
明明就隻是個小感冒,卻在眾人之中引起了巨大的關注,紛紛圍攏在她身邊, 連新來的兩位夥伴都顧不上關注了,搞得明月霜壓力山大, 總感覺自己像是得了絕症。
這碗藥端上來的時候, 甚至還有人想喂她,被明月霜嚴詞拒絕了。
隻是她捧著碗, 半晌都沒有動。
“主公, 再不喝就涼了, 影響藥性。”談允賢催促了一句,將一小碟蜜餞放在了她麵前的桌上。
明月霜吃驚, “哪裡來的?”
“主公忘了?之前上山采藥的時候,遇到了野蜂群。”談允賢笑說,“因為蜂蜜能入藥,還能合藥丸,都放在我這裡了。正好還有一批野果,就做了一小壇子,受不了藥味的病, 也能壓一壓。”
不過實際上,流民們對於有大夫給自己看病,而且還不收錢這件事,已經是千恩萬謝了,哪裡還會嫌棄藥苦不願意喝?也隻有小孩子哭鬨的時候,能用來哄哄,所以消耗得非常慢。
明月霜一聽,更不好意思了,“你把我當小孩子哄嗎?”
“主公年紀原本也不大。”談允賢見她蔫蔫地趴在桌上,不由伸手揉了一下她的腦袋,憐愛地說,“偶爾當個小孩子也沒什麼不好。”
這上下十幾萬人的生計都維係在她身上,有多辛苦呢?
“就是。”程紫桐附和,也摸摸她的頭,用一種哄孩子的語氣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喝了藥,很快就好了。”
上官婉兒也趁機伸手過來。
明月霜讓過她的動作,警惕地按住腦袋。她懷疑她們隻是想趁機摸她的頭!
其實大夥兒還真有點這個意思。
她畢竟是主公,就算年紀不大,大家對她也先生一份敬意,何況明月霜也確實擔得起這個身份。所以哪怕她性格親切,也從來不擺主公的架子,隨時都能與人打成一片,但是像這種親昵的動作,大家還是不太方便做的。
但她現在生病了嘛,看起來不像平時那樣有生氣,整個人蔫噠噠地趴在桌上,看起來可憐又可愛,就讓人忍不住動手了。
“咳……”上官婉兒若無其事地收回手,轉頭對談允賢道,“既然有蜂蜜,怎麼不把這風寒的要也合成藥丸?這藥用的人多,吃起來也比熬藥湯方便。”
畢竟熬藥不但費柴火,費時間,還須得專門撥一個人守著,一般人家哪裡折騰得起?不像丸藥,隻需用水送服。
“那這一點蜂蜜就不夠用了。”談允賢說,“不過,流民之中也有養蜂人,已經做了蜂箱,從山上分了兩窩蜜蜂回來,正養著呢。今年的蜜太少,要留給蜜蜂過冬,明年應該就有出產了。”
說完,又將蜜餞往前推了推,“主公委屈了,暫用這個壓一壓吧。”
明月霜歎了一口氣,她這個人,就受不了這種軟話。道理她都懂,但彆人要是用道理來說她,她就會生出逆反心。反倒是順著她的話說,她就不好意思了。
她坐直身體,捏住鼻子,端起碗,一鼓作氣地把整碗藥灌了下去。
“啪”地一聲,陶琬被放回了桌上。
明月霜捂住嘴,等那一陣難受勁兒過去了,才說,“那蜜餞還是留著哄孩子吧。”
眾人又笑了起來。明月霜果斷地在她們尬誇之前轉移話題,“我準備再去巴城一趟,送王貞儀過去跟九娘彙合,順便也把那邊的事處理一下。”
這是正事,而且如今的巴城已經算是自家地盤,便也沒有人反對。反正她們連路都修了,來回也比從前更方便快捷。
第三日,感冒的症狀一消失,明月霜就帶著人出發了。
邵九娘對於王貞儀的到來,那是舉雙手歡迎。
這段時間,她除了研究回風爐,抽空做了個蒸餾器之外,主要的精力其實是放在了冶煉流程上,對於如何提高溫度,增加冶煉效率,已經有了一點想法。但是她是一線技術人員,不是設計師,正需要一個像王貞儀這樣的人來幫忙把想法整理成具體的數據和方案。
而王貞儀對這份工作,竟然也並不生疏。
聽她說起,眾人這才知道,原來王貞儀竟然跟蒯祥的後人相交甚深。
蒯祥,就是那個幫著明成祖朱棣建造了故宮的著名建築師,明十三陵也有好幾個是他主持建造的。蒯家後人雖然已經開始讀書,但也沒有將老祖宗的手藝放下。
王貞儀與蒯氏後人蒯嘉珍及其夫人錢與齡同住金陵,相交莫逆,她又是個對什麼都好奇的科學家,自然也鑽研過此道。
所以她跟邵九娘合作,連磨合期都不怎麼需要,能夠輕鬆理解她的各項需求。
兩人一碰頭,那真是相見恨晚,立刻就開始旁若無人地討論了起來。
明月霜很快就聽不懂了,她也不去搭話,默默將自己記得的冶煉相關的知識,什麼高爐增加爐溫,什麼高碳鋼低碳鋼之類的,記錄下來,交給兩人研究。
她自己,則是去查看邵九娘做出來的第一台回風爐樣品。
這東西沒什麼技術含量,邵九娘早就研究透了,倒是受限於鐵水的產量和製作效率,成品費了不少時間。
雖然是笨重的鐵製品,但這個爐子還是秉承了邵九娘的審美,成品非常漂亮,像一件藝術品,擺在作坊裡,連工人們經過時都忍不住頻頻側目。
取暖性能也很好,火一生起來,要不了多久爐身就開始發燙,整個房間都能暖和過來。
就是比較費燃料,即使是更耐燃的煤,消耗也不小。而且以這個時代的冶鐵工藝來說,這種燒法,要不了多久這鐵爐估計就會變形了。
明月霜依稀記得,好像是可以在爐子裡再加一個鐵製的厚爐芯,便讓人做了來試試。
隻是打個爐芯的話,就不需要動用邵九娘了,冶煉工坊這邊的工人就能做。
很快爐芯做好,再燒爐子的時候,火勢明顯就更加集中了。屋子裡沒有之前那麼暖和,但是燒水做飯速度更快,而且爐內空間小了,也可以節省燃料。最重要的是,這樣一來,消耗品就變成爐芯了,可以極大地延長爐子的壽命。
除此之外,原本爐子上還連接著一塊方方正正的鐵製桌麵,方便在上麵吃飯做事,明月霜也把它換成了木頭的。
這樣不會太燙,還節省了鐵。
見改進得差不多,明月霜就讓工坊這邊將大部分的人抽出來,全力打造這種新式的爐子,爭取這個冬天就能用上。
其實就算沒有爐子,直接弄個陶盆或者索性在地上挖個坑,也可以生火來取暖做飯。事實上,大部分本地人,世世代代就是這樣過來的,但是這種開放性的燃燒,安全性非常差,通風不好的話,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如果燒柴換成燒煤,幾率更是成倍增長。
所以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明月霜還是決定先把爐子推廣出去。
至於鐵,她相信有了王貞儀和邵九娘這對組合,一定能改良現有的設備和流程,提高效率、增加產量。以後她們會有更多的鐵器,將一部分用在民生上,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台回風爐,被明月霜擺在了朱淑真的住處。
她是杭州人,非常怕冷,從十月起就開始穿厚衣服,現在已經把皮毛穿上身了。聽本地人說這還不是最冷的時候,不由十分絕望。所以一見這新做出來的爐子,她就立刻愛上了。
明月霜見她這麼可憐,便先給她用了,好笑地說,“這裡是西州,氣候已經算很溫暖了,若是再往北,你如何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