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武當門長被小天師打死了!(1 / 2)

第486章 武當門長被小天師打死了!

“人生過往如水花迸射,即便起的再高,放下還是回歸自然,放下就會自然,放下……”

武當門長凝視著水麵,愣愣出神,嘴裡不停的自語著。

他雖是武當門長,但他這一生,吃的是百家飯,拜了不止一個師父,因為喜歡上門求指點,所以他也喜歡指點彆人。

在這方麵,他和張之維的觀點一樣,都認為指點他人,就是指點自己。

很多人都笑他傻,笑他好為人師,笑他爭強好勝,但他卻笑那些人看不穿。

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越珍貴的東西,越是難求,若是自己的道教出去,彆人就能超過自己,甚至取而代之,那這算哪門子道?

這種道,不修也罷,既然不修,那教出去,就更沒心理負擔了。

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擔心自身的手段被人學會的,隻有那些走捷徑的人,才會敝帚自珍,因為他能走捷徑,彆人也能,既然是抄近道,那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對於張之維來說,值得他放在眼裡的事不多,像最近鬨得沸沸揚揚的他和無根生結拜的謠言,在他看來,無足輕重,不值一提,彆說沒有這回事,就算是有,那又能如何?

師兄這廝,下手一貫沒輕沒重的,他該不會失手打死了武當門長吧!

想到這,張懷義忍不住打了個寒噤,若真如自己猜想的那樣,那師兄就攤上事兒了,攤上大事兒了。

“一指斷江,雖說消息來源可靠,但如此神乎其神的手段,若不親眼見到,還是覺得難以置信!”

張懷義等人見陸續有道士靠近,旋即也跟了上去,果真沒有受到阻礙,順利來到了山穀,看見了瀑布、深潭,以及深潭旁邊側臥的武當門長和靜坐的張之維。

而他走的道,從來都是大道,但道雖大,路程卻險而艱,所以他渴求有同行者,哪怕是對手也行,這就是一種吾道不孤的心態。

這讓他不由得為之一愣,想到了自己領悟這些東西的艱苦過程,以及自己一直認為的越是珍貴,越是難求的想法……

這就跟道士死了,有些人會說他羽化登仙一個道理。

“原來是頓悟了,搞的跟坐化一樣,一把年紀還不消停,一驚一乍的!”

“門長這是在乾什麼?先前的動靜是怎麼回事,那個坐著的年輕道士又是誰?好像不是我們武當的人吧,穿著的道袍有些不一樣!”有人詢問。

雖有些不想,但為了進步,隻能如此了,一生不弱於人的張懷義歎息。

昨日因,今日果,武聖隻想指點彆人,卻最終指點了自己,因為張之維的出現,他徹底看清了自己,放下了執念,一切順其自然。

在他看來,指點你,與你無關。

莫名的,他竟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而這些大派裡的人,有些會和他進行比試,有些則是會論道。

他也不去打擾武當門長,屏聲靜氣,盤坐在武當門長的身邊,為他護法。

以及他尋求一個對手,但求一敗的執著。

張之維看著武當門長,心裡若有所思,他從對方身上,感受到了一種寧靜,就好像對方和自然融為了一體一樣,這是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感受。

劇情裡,大耳賊不就結拜了嗎?該保還是保,還讓人下山去接回來,再說了,他可不是“嬌滴滴”的大耳賊,誰敢上龍虎山鬨事,有他好果子吃!

但要是武當門長因他坐化,那他算是攤上事了,攤上大事了,這可比左門長因無根生而死問題大多了。

“怎麼回事,孫爺這是怎麼了?”有道士一臉驚疑的問。

此話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彙聚到武當門長身上,這一看,頓時嘩然一片,所有人都不平靜了。

而此刻,山穀外駐足的眾人,久久沒有聽到有動靜傳出,頓時覺得前方事了,心裡好奇的他們,便試探著接近。

張之維也不氣,笑道:“各位彆急,你們看,孫爺現在的姿勢,是側對眾人,一手握成拳,支持著自己的太陽穴,這種姿勢在佛家很常見,叫獅子臥,相傳這是佛陀在娑羅雙樹之間入滅的姿勢,代表了佛陀的涅槃,這是好事,你們彆咋咋呼呼,打擾了孫爺悟道!”

水潭旁,靜坐的張之維睜開眼,看向四周,一揮手,施展淨聲符籙,在周圍布下了一個結界,而後起身說道:

但很快,他察覺到了不對勁,師兄一如既往,但武當門長怎麼氣息全無,跟個死人一樣?

挨過師兄數次毒打的他,腦中閃過一個很不好的念頭。

清修的這些年,倒也不是沒有意外之喜,偶然間,他發現武當出了一個叫周聖的天才,悟性絕佳,或許適合當親傳弟子。

在這些道士們看來,張之維這話,就是在說武當門長死了,還要他們高興一樣離譜。

這一刻,他內心無比的平靜,身形一躍,從水麵跳到岸邊,也不管其他,躺下側臥,一隻手握成拳,支撐著自己的太陽穴,側對著張之維,沉沉睡去。

因為去拜訪的時候,他已經在江湖上闖出了偌大的威名,所以很少吃閉門羹,除了極少數像藤山這種隻收女子的門派,對他明確表示不歡迎外,大多都是以禮相待。

崖壁上,正認真看著武當門長演道的張之維,見到這一幕,頓時一愣,他能直觀的感受到,武當門長的炁息,從高到雲霄,一下子跌落到了穀底。

首先定位就不一樣,無根生是邪,左門長是正,隻有正的一方會去找他麻煩。

前些年,為了武道有所突破,他曾四處拜訪,各方挑戰,江湖上有名的大派,他都去拜訪過。

涅槃是佛教詞語,它和圓寂一詞,常常被用以形容高僧的逝世。

一老一少,一臥一坐,看起來相當的和諧。

但張之維在這裡,除開周聖、張懷義一行人之外,幾乎沒人知道,甚至有一些先前沒在玉虛宮前的道士,都不認識張之維這個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