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色忘友,這簡直就是危言聳聽!”呂慈眼睛一瞪,小聲反駁。
張之維瞥了呂慈一眼,又瞥了那個穿著鵝黃色西服馬甲的少女一眼。
從周圍人的談話裡,他知道了少女出自醫藥世家端木家,師從濟世堂,是濟世堂堂主的親傳弟子。
種種結合,對方的身份自不必多說,後來三十六賊中領悟雙全手的端木瑛。
說起來,端木瑛和二璧之間,好像還有一些恩怨。
具體是什麼恩怨,不清楚,隻知道甲申之亂後,呂家突然就有了先天異能明魂術,也就是雙全手。
很多人猜測,呂慈是把端木瑛抓了,關呂家當生育機器,為呂家繁衍後代。
之前,張之維認為這種說法站不住腳。
畢竟雙全手是後天能力,而血脈相傳是先天能力,這兩者不在一個賽道,不是簡簡單單通過生育或者輸血就能成的。
張之維當時的猜測是,端木瑛用雙全手強行修改了呂慈下一代的血脈,把後天能力,改成了印刻在血脈中的先天能力。
但在了解雙全手的能力之後,他有了一些不一樣的見解。
或許整個事件,並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
因為,修改血脈這種事,是相當困難的。
他在給黃六爺重塑身軀的時候,可以通過固定其經脈運行軌跡的方式,讓黃六爺化成人形後,還能使用獸形的先天能力。
但他沒辦法讓黃六爺的能力,變成血脈相承的先天異能。
也就是說,用雙全手去修改血脈這個事,不一定能成,要想雙全手,也就是明魂術,變成先天異能,或者還真要通過生孩子來完成的。
當然,這並不代表,把端木瑛抓來當呂家生育工具這個說法正確。
張之維想起劇情中,徐四在介紹呂家時說的話,徐四強調,“呂家村都姓呂,而少數的外姓人,全都是男性”。
男性外姓人,無疑就是雙門女婿。
也就是說,呂家隻有上門女婿,沒有外娶的媳婦。
呂家的女人,能找外麵的男人結婚。
呂家的男人,不能娶外麵的女人,隻能娶呂家的女人。
一個家族,為了保證其家族基因的優秀,家族裡的男子,往往會娶一些優秀的女子,而呂家卻截然相反,這種規矩,無疑是不合常理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
而這個規矩,是後來才有的。
張之維之前和呂慈談過,現在的呂家,沒有這個規定,男女雙方自由嫁娶。
而且,如意勁傳男不傳女。
但在後世,如意勁卻是男女都傳。
是什麼改變了呂家的規定?讓呂家開始重女輕男?
無疑是明魂術。
也就是說,在呂家明魂術的傳承問題上,呂家的男人是沒用的,呂家的女人才是關鍵。
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
難道說端木瑛隻改了呂家女人的血脈?
為什麼不改男人的血脈?
男人女人有什麼區彆……
兩個字躍入張之維腦海——子宮,女人有,男人沒有的東西。
一想到子宮,張之維就想起馬仙洪搞出的修身爐……的核心。
這個爐子的核心,曲彤自我生育出來的一個像人一樣,擁有完整經脈的肉塊。
像人一樣,擁有完整經脈……
一個有些荒謬的想法在張之維腦中浮現。
端木瑛或許改變的不是呂家的血脈,而是呂家的女人。
她把呂家的女人,變成了一個個人形修身爐。
這個人形修身爐裡,所記載的能力隻有一種,那就是明魂術。
所以,呂家後來才會那些種種不合理的規矩。
既然是改造了呂家的全部女人,那端木瑛被抓來當生育工具這個說法,自然是不成立的。
畢竟她再厲害,也不能自己生一個村子的人吧,若一個村子都是她的後代,那不成骨科了嗎?
至於她的下落……
這就不知道了,但應該沒被呂家殺死,彆看劇情中,王藹和呂慈看起來人品不咋地,但其實,四家大族在江湖上的風評不低,王家都遵守承諾,放了風天養,呂家不太會做絕。
這其中應該還有一些糾葛,至於是什麼,那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呂慈和端木瑛之間,應該有一些故事。
“篤篤篤……”
張之維用手敲了敲桌子,眾人看過來,張之維笑道:
“二璧啊,你如果真對那姑娘有想法,可以讓你爹去提親啊,一個學醫,一個學武,挺配的。”
劇情裡,端木瑛和王子仲是一對,張之維這話,雖有些亂點鴛鴦譜的嫌疑,但他並不在乎這些。
兩個學醫的,醫術再高,自身也難有保障,奶媽還是配戰士好,若真的成了,對端木瑛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畢竟王家能保住風天養,呂家自然也能保住端木瑛,甚至都不會被逼到再入二十四通天穀,領悟八奇技那一步。
像那同為三十六賊之一的田小蝶,便是在離開諸葛家,前往通天穀的途中,被追殺來的諸葛家的人殺掉的。
而呂慈的性格,可比諸葛雲暉剛強多了,若角色互換,他怎可能讓田小蝶獨自離家?
當然了,張之維也隻是瞎起哄,隨便說說而已,具體怎樣,他不管,甚至端木瑛未來是死是活,他也太不關注。
“張師兄說的對,我也覺得挺配,呂哥,你覺得呢?”
陸瑾看向呂仁,小聲起哄道。
他心裡想的是,呂慈這王八蛋,經常嘲笑自己的穿著,那少女穿的這麼前衛,一看就思想開放,如果成了,讓她給呂慈改造一下,看這家夥還不嘲笑自己,如果不成,就當擠兌一下刺蝟。
呂仁認真考慮了一下,說道:“這姑娘醫術很高啊,我覺得可以考慮一下,回頭我就跟父親去提一嘴。”
他這話,是站在家族利益上說的,畢竟從端木瑛先前出手的那一幕,就能看出其不簡單,對異人而言,傷病是常有的事,若能給家族裡娶一個醫術天才,那肯定是不錯的。
當然,具體怎樣,還得看弟弟的意願……呂仁看向呂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