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生的一重便擁有龍虎大力,二重刀槍不入,水火不侵,三重雖不太可能有什麼質變,但威能無疑會更進一步。”
“若能在這個基礎上,返璞歸真,煉回血肉之軀,且不說威能有多強大。”
“單單說血肉便是先天之炁的具化產物,把混雜著後天構建的炁化身軀,逆練回血肉之軀,這算不算得上《逆生三重》一直宣言的要把後天的構建,轉化為先天的渾然的修行理念?”
“就是不知道,把後天炁化的身軀,轉化為血肉,會不會補充損耗的先天一炁?”
對於這一點,沒有切身實地的修煉,張之維也說不準。
不過,他現在先天一炁足滿,大限之際遙遙無期,看不到儘頭,他有的是時間去實驗,完全不必擔心這個。
隨後,他又仔細思忖了一下剛才自己的想法,確認了其可行性,至少比第一個想法更可行一點。
第一個想法相當於要去刨全真教的根,其難度不亞於搶天師度,誰敢這麼做?
唯一的方式是去等六庫仙賊,但這不確定性太強了。
且不說三十六賊還會不會出現,就算出現了,阮豐逃到帶炁局的大雪山裡,一待就是幾十年,誰能找到?
就算找到了,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法門,也不一定能適配,綜上所述,還是第二個想法更務實一點。
而且,對於這一點,他是有頭緒的,並不是空口白想。
首先,逆生三重的構建,能讓血肉化炁,在這基礎上逆練的話,炁化血肉也是很有可能做到的。
當然,這才初步的構思,具體怎麼操作,還得實踐著來,再說了,這隻是張之維見獵心喜的一個想法,並不急於求成,甚至成不成都無所謂,僅僅是他在求道途中的一個小小的嘗試。
就和他在龍虎山的時候,覺得八極拳有趣,抽空學學,就當活動活動筋骨,覺得形意拳有趣,抽空學學,就當舒展舒展拳腳一樣……
他並沒有極強的目的性,也不指望靠這個去通天,所以,他的心態相當的平和。
這種平和的心態,恰好符合了古之先賢所推崇的“清靜妙法身,湛然應一切”。
王也為何能學會誰學誰瘋的風後奇門?
就是因為他滿足了這個心態。
而張之維,時時刻刻都處於這一狀態,所以,他才在修行一道一馬平川,一騎絕塵。
這種心態下,張之維在逆生的修行上,可以用一日千裡來形容,幾乎沒遇到過任何的瓶頸,僅僅半天的時間,就已經進入了極高深的地步。
在這期間,他並沒有去實驗所謂的逆生狀態,三一門人把逆生狀態視為根本,他卻隻當這是附帶效果,既然是附帶的,那就要主次有彆,不要本末倒置。
他繼續修行著,隨著逆生的修行漸入佳境,體內那團幾乎凸起的元丹之炁,也隨著他的一次次呼吸吐納,而不斷行進著,滋養著他的身軀。
他沉浸在生發先天之炁,滋養自身之中,整個人陷入一種半睡半醒的玄妙境地,整副身軀暖洋洋的。
在這種幾乎天人合一的完美性命修行的狀態下,即便他沒刻意的去控製,但他體內的那股元丹之炁,卻依照一種玄而又玄的感召,幾乎是本能的就突破了下丹田,沿著經脈往上。
這股元丹之炁就像是逆流而上的鯉魚,在中丹田稍作停留,如羈旅之人在驛站旅舍下榻休憩,又如登山之人在半腰換氣,之後就會一鼓作氣,繼續衝刺,要直達上丹田。
《逆生三重》是同修精氣神的性命雙修之法,也就是上中下三丹田都會練到,這一點和《金光咒》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金光咒》對金光技巧的運用,隻涉及到中丹田,也就是說,金光的以炁化形,性質變化等等,都是由中丹田去生發的。
而《逆生三重》要複雜一下,它對逆生技巧的運用,涉及到了三個丹田。
其中,一重的側重點在下丹田,掌握這一層的行炁軌跡,會擁有炁化皮肉的能力。
二重的側重點是中丹田,這一步要中下兩個丹田合一,會擁有炁化內臟筋骨的能力。
三重的側重點為上丹田,就是三個丹田連串一線,精氣神合一,就能完全炁化。
這三重嚴格來說,都是類似金光以炁化形的技巧而已。
左門長就是困在了這一關,即便之前有張之維的協助,有了破關之兆,但還是沒完全跨出這一步。
不過,這對三一門人來說,如隔天塹的一關,在張之維看來,卻是無足輕重,甚至可以說是輕車熟路。
因為,他早就複刻過類似的操作了,諸葛家的三昧真火,其實就是從下丹之精開始,依次連接中丹之炁,上丹之神,並將其作為燃料,點燃一把隻燒神魂的性命之火。
三一門逆生的第三重,過程上雖有不同,在本質上,其實就和三昧真火是差不多的,同樣也和唐門的丹噬差不多。
張之維雖沒學過丹噬,但他練過三昧真火,所以要做到這一點,自然是水到渠成。
其實,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逆生修到第三重,便能矗立在異人之巔,能與之相抗衡的沒幾個。
但其實,並非是這樣,因為逆生三重不管表現的多神奇,它的本質和金光咒的以炁化形,三昧真火一樣,都是術而已。
既然是術,那它的威力就得建立在修為根基上。
就好像同是逆生二重,似衝的二重,澄真的二重和左若童的二重,就完全不在一個層麵上.
這其中,差的是對二重的運用嗎?這方麵或許有,但更多的是整體修為上的差距。
而之所以逆生三重給人一種無可匹敵的感覺,那是因為,施展它的是左若童。
簡而言之,強的不單單是第三重,更是左若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