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華夏的文化,基因強化藥劑(1 / 2)

柳隨風默默的聽著趙教授的感歎,眼神有些恍忽。

靈氣複蘇之前和靈氣複蘇之後不過一年的時間,但是這短短一年中所發生的變化卻是無數人都難以想象的。

在這一年中,發生了太多太多,可哪怕是發生了這麼多,也遠沒有當年那般困苦。

那個年代,哪怕隻是想要活下去,都是一種奢侈的夢想了。

華夏很幸運,無論是曾經還是現在,都湧現出一批能夠帶領華夏從困難中走出的英雄;他們來源於各個地方、各個職業,心中隻為了一個夢想——華夏的複興。

他也很幸運,幸運自己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見證者,甚至成為這個時代微不足道的一份子。

隻是,不知道後世,對於他現在的作為,會是怎樣的評價。

“不要多想,隨風。”

趙教授似乎看出了柳隨風的想法,輕笑著搖了搖頭,語氣柔和而又充滿自信的說道:

“華夏文明能夠容納五十六個民族,再多一個又如何呢。”

“我們的文化自信來源於數千年的文化底蘊和過往曆史中無數先賢的豐功偉績,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一味的排斥外來文化。”

“海納百川、兼收並蓄,才是我們的主張。”

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夏的文化自信,並不是建立於先進文明對於落後文明的一種優越感;過往的曆史中或許有著某一個朝代如此,但流淌於華夏曆史長河,刻在文明之中的是包容,是海納百川、兼收並蓄。

諸子百家時期,儒家在初創之時,孔子作為魯文化的代表與齊文化的代表晏嬰有著矛盾,在齊魯“夾穀之會”還曾發生過公開的爭執,鬨得不歡而散。

可孔子並不因此而排斥齊文化,他正視文化差彆,主張用先進的華夏文化消除差彆,實現華夷一統。

他教育弟子子夏“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提倡君子坦蕩蕩,胸懷要寬廣。

荀子在齊國是稷下學宮的祭酒,他主持學宮的時候,實行開明的政策,招攬列國名流,彙集百家學說,兼容並包、來去自由;

使得不同的學說、不同的觀點一時間如雨後春筍般地破土而出,各家各派也不斷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造就了華夏學術史上前所未有的百家爭鳴局麵。

當代的許多文化代表,也致力於融合多元文化為一體,期望新的時代文化能夠與華夏傳統文化相輔相成,在多種文化的碰撞中,相互吸納,相互補充。

而這也正是華夏文化生生不息的動力所在。

就像他說的那般,華夏既然能夠容納五十六個民族,又怎麼不能容納第五十七個呢。

我們欣賞並接受一切“優秀”的文化,也排斥那些惡劣的文化。

取長補短,相互補充,相互吸納。

這才是他們的理念。

“最初挑起這個話題的可是你啊,趙教授。”

柳隨風聽著趙教授的安慰,心中略微安定的同時,也是失笑著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